【沙發薯】學美國劇集拍法?

vs__31VS016_

香港電視王維基要製作組模仿美劇拍法,網上電視迷當然大聲讚好,但與我一樣挑剔的朋友在facebook卻即冷言說「學拍法?應學如何創作」,另一個朋友即回應「故事才是重點」。當然,大家的重點都不是要潑冷水,看見香港電視肯發憤圖強,當然高興;大家感慨的,不過是香港電視的落後,一台獨大令香港電視生態與電視質素衰過發展中國家,怎能不唏噓。

朋友指出的創作與故事,當然正中要害。劇集的好壞,最重要還是當中內容,技術反而是次要。對普通觀眾就更不用說,關注拍攝手法,打燈打得靚唔靚?觀眾更在乎陳法拉靚唔靚吧?我相信,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整個創作生態,當創作環境改善,製作水平自然會逐步提升,自然有空間能接納好故事,所有層面都會陸續配合了。

一樣有劣質節目

港劇學美劇,其實港劇本身就接近美國電視的writer room集體、分工創作;要學,或者更要向英國學習。英國電視通常由創作人主導整個劇集的編寫及製作方向,就更容易培育創作人才。BBC就有一個叫Writers Room的組織,讓新編劇投稿。近年不少出色英國新劇及新編劇都是由這裏走出來。

學美劇亦有另一危機,就是其實美國電視一樣充斥大量劣質節目,像The Jerry Springer Show這類安排觀眾大打出手的節目便絕對同無師奶劇一樣會令人變蠢。除此之外,免費電視台近年的電視劇質素亦常被詬病,這些劇集空有頂級的製作水平,但內容卻其實一樣重複沒創意;近年來出色的美劇絕大部分都是HBO及AMC等這些付款衛星頻道的作品。

一樣欠公營電視頻道

美國電視與香港的電視其實同樣面對類似問題,就是大家都欠缺一個公營電視頻道。商業頻道只會放眼收視及只做迎合觀眾的節目,所以大部分資源都投放到觀眾最愛的故事劇集,具教育意義及資訊性的紀錄片等類型節目都不被重視。這正正是為什麼香港播來播去都是婆媽劇與爭產劇的原因。

跳出劇集框框

就算是故事劇集,英美電視早已發展到不僅是傳統劇集故事。真人show興起以來,電視歷史便滲透愈來愈多「現實」元素,把玩「現實」與「虛構」的概念。例如近年有一種叫Reality soap的劇集,故事圍繞一些真實存在的人物的生活,觀眾完全不知道究竟哪些真哪些假。此劇種的始祖是The Hills,近年英國的Made in Chelsea圍繞在車路士的富二代「優皮族」的戀愛生活,結合出色的攝影及最新流行音樂,結果大受年輕人歡迎。又或是以美國經典喜劇Seinfeld——Larry David的Curb Your Enthusiasm為首的劇種,在劇中演「自己」,大玩即興幽默。當然,亦要提提開拓偽紀錄片(Mockumentary)的The Office,以紀錄片手法製作喜劇,現已成流行手法,像美劇Modern Family便是這類。

試問,其實世間哪有這麼多故事與戲劇?要孕育出一個出色的故事不容易,出色的電視製作亦非流水作業,一時一刻便能完成。就算在英美,一年裏真正出色的電視劇其實也不過幾套,所以以香港的資源及人才狀,就一定要多開拓紀錄片等不同類型電視節目。如果仍然沉醉劇集,每晚三四套新劇,就注定離不開是是旦旦的質素及智慧。

原文刊於二零一三年七月三十一日明報(LINK


Leave a Reply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