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裏的快樂與自由

theworldend

其實什麼事物都有個終結的,關係有終結,事業有終結,生命當然亦有終結。生命的終結,其實不是很實際的層面,而是可以是在精神層面上,或是思維、理論層面上的終結。這種終結並非生理上的改變,當然,它亦可以是有生理上的改變——但,這種改變只是同時發生而已,它的轉變不像徵終結,但卻會或多或少地暗示這種終結正要來臨,不過,這種暗示或是明顯的轉變,與真正的終結卻總有著一種尷尬的關係,似是而非,令人誤讀。

沒有想過Edgar Wright 的cornetto trilogy的終站《the World’s End》會是一部如此自省的作品,相對《Shaun of the Dead》的玩轉zombie film genre,《Hot Fuzz》玩轉action film,最後一集竟然是一套有關人生有關青春的主題。等了幾年,入場前只打算會笑個夠,看得滿足離場;入場後,就知道這電影是與自己的生活與生命可以聯上很多線的電影。

由Edgar Wright的電視劇看起,他永遠都是那麼貫幑始終,幽默聰明。《the World’s End》依舊幽默聰明,但不單只是Simon Pegg, Martin Freeman 等老了外,你感受到的是連Edgar Wright 亦老了。這次的主題不是要再玩什麼新東西,而像是回顧他整個Cornetto Trilogy 以到他一直以來的電視劇作品。他的世界裏總離不開超級英雄、外星人、動漫、音樂、電玩、酒吧、飲酒、不work out的愛情與及那個接近gay love 的bromance。這次意外增加的是nostalgia。

或者Nostalgia在他的作品裏一直存在,由Spaced 的漫畫開始,他的角色總有一些離不開被認定是「小朋友」的「玩樂世界」。不過,這次變本加厲的是這次正正是講述一行五人的年輕老友重臨成長的hometown,講述的是Gary King仍然沉醉在自己認為是having a good time的世界。

看《the World’s End》讓我覺得這根本是一部有關自己人生的電影,除了我也是一個geek 外,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片內的所有歌曲都是Brit Pop,都是伴著自己長大的歌,亦是自己喜歡的歌。由The Beautiful South, The Housemartins, Suede, Primal Scream, Pulp 到Blur,那有一首不是自己playlist 裏會播的歌,這種Nostalgia,相信亦是會令很多同樣背景的朋友看得百上心頭,特別感慨。或者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看完電影後我當然高興,但同時卻突然心情一沉,不能把當中故事的失落感

其實,人生嘛,還不過是想自由地過得開開心心,想have a bit of fun, have a big laugh,都是很簡單的,應該要是這樣的,至少這個是精神上的理想層面。現實嘛,或者真的要等到世界末日,才能真正重現。


Leave a Reply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