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網媒的進化與香港網媒的立場

時代走得太快,「報紙」這概念早已進化了幾次,早由一叠紙轉變成虛擬的頁面,再由網頁轉化為無數社交網絡上片言隻詞的新聞報道。

以前只要一起身看報紙,夜晚再看電視晚間新聞就可以掌握基本資訊;今時今日少看一眼手機亦會即時與世界失去聯擊,亦要確保有最新的版本、app及跟蹤新的熱門網媒。

跟上科技的步伐既難亦累人,但跟不上科技的代價就更沉重,幾乎等同跟不了資訊的步伐,活在有資訊時差的世界,身在二○一五年,卻仍然看着二○一四年的舊資訊,所謂「old news is so exciting」。

全民記者
—— 人人均可成網媒,挑戰傳統新聞 ——

在香港我們習慣稱只存在於數碼世界的新媒體(online-only media)為網媒,或者,首要的是要把網媒的概念擴大。網媒是個既龐大亦空泛的概念,由web 2.0開始,由blogging到twitter,簡單來說,以普羅市民有權參與的「全民記者(citizen journalism)」的新媒體核心價值早已挑戰傳統新聞的專業新聞從業員與讀者的分裂關係。現在基本上每人只要有一個社交網絡戶口,就可成網媒;門檻低,人人均是網媒,亦做成了「專業」新聞與「業餘」新聞對立的局面。

以前大家還會專誠到網站觀看的年代,網上的流行指標是Alexa ranking及Google Page Rank,只要有夠多的incoming links及點擊就可以將排名排高。不過,隨着社交網絡的流行,現在要量度網媒的影響力就難多了,坊間有不少公司提供不同方法量度網媒影響力;同時全世界亦多了很多與數碼推廣digital/online marketing有關的工作與職位,即使該公司或媒體並非需要日日更新的,亦會多添一個叫social media coordinator之類的工作及職位,在社交網絡每日更新有關甚至無關的資訊,為求增取曝光率,爭取更多支持者——其實說起來蠻似以前明星每天出show搏上報爭曝光率的做法。

國際網媒
—— 國際網媒做專門新聞,時事政治新聞市場競爭太多 ——

不同香港,國際網媒甚少會走傳統時事新聞的報道方向。一來資源所限及市場飽和,二來發起人通常都做自己喜歡的興趣,都是專門的範疇或是主攻市場忽略的「小眾市場(niche market)」,甚少挑戰傳統具公信力的新聞機構,避免做「全科」的新聞報道。以英國為例,電視已有BBC、Channel 4 、ITV及SkyTV的新聞頻道,尤其BBC與Channel 4已屬業界頂尖,難有空間可競爭;報紙則有齊代表不同政治綱領及報道手法的報章,還未計地方報及政治報刊,單是傳統報紙如《衛報》、The Independent、The Daily Mail及The Telegraph等已經夠多,針也插不入。

說起報紙的競爭戰,其實早在早期網絡時期90年中已經展開,不過當時戰場不在網絡,而是免費報紙。Metro International 1995在年瑞典推出應是全球首份免費日報。1999年英國Metro UK亦加入免費報紙行列,現今倫敦有兩份主要免費報紙,朝早Metro夜晚London Standard Evening派通街。偏向左翼的Metro做得尤其出眾,小報方式卻沒有其他小報的惡俗,數碼版本更處處領先,其手機版本在2012年便贏了一科技獎項當年的best app榮譽。所以,根本傳統新聞沒有空間給網媒參與。

自九十年代開始,具影響力的國際網媒通常都是專門網站,設計、建築、美術、煮食、環保等主題應有盡有。電影界的IMDB或是遊戲界的IGN由資料庫類型到現在有專業報道及自製節目;音樂有Pitchfork成為國際音樂指標,現在已將傳統音樂傳媒NME等比下去,甚至延伸到實體刊物。又或是以科技、科學為主的Boingboing是Blog年代最受歡迎的blog;利用web2.0的特性的Reddit仍是全世界最受歡迎、具影響力的「網媒」,專門出產惡搞(meme)及爆笑故事,是不少記者搜奇的寶庫;或是類型接近的4chan、9gag等由「用者」提供幽默資訊的網站均是經典的成功「網媒」。近年因社交網絡廣傳而爆出的是以「N個令你XX的」報道手法的幽默網站Buzzfeed,收到巨額投資後,他們近年亦開始着力辦傳統認真的新聞報道,不過暫未見成果。

立場新聞
—— 立場參考的Huffington Post結合博客文章與傳統報紙運作,模式仍受爭議 ——

說到傳統新聞、時事類別的網媒,當然一定會提及《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亦是「主/立場新聞」參考的新聞與博客文章匯集的運作模式﹕媒體有一隊全職受薪的團隊作日常運作、報道及撰寫文章,同時網頁大部分其他內容是刊登其他bloggers的文章。與香港一樣,blogger的博文是沒有稿費的。Huffington Post亦曾受外界質疑經營手法,他們的不同作者亦以文章回應,其中一員工指受薪員工是公司的支柱,沒有他們網站根本沒法營運,其他bloggers亦沒有空間發布文章及獲得這麼大的讀者群。而其他bloggers中,有人坦白說他們別無他法,一心想找渠道發布作品,能發布獲閱讀及回應已是很不錯;有人則用「商業」心態解釋免費寫作根本不存在,認為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投資等等。

香港網媒
—— 時事網媒數量一下子倍增,香港獨特現象——

2012年主場新聞成立以來,流行的香港時事網媒一下子蜂湧而來,由單數變為雙數,是對香港政治環境的回應,亦是踏足於香港傳統新聞媒體的不足,屬於香港的獨特現象。其中「香港獨立媒體」、「港人講地」、「熱血時報」、「巴士的報」及「立場新聞」均走全方位主題的傳統報紙路線,其他如「謎米」、「破折號」、「本土新聞」及「852郵報」等僅提供政治新聞及評論,還未計沒有正式網站的facebook專頁。乘着香港敗壞的政治氣候及愈漸緊縮的新聞自由而來,這些新網媒都有鮮明的政治任務及立場,「巴士的報」與「港人講地」是建制派,後者更由前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及梁振英競選辦顧問鄧爾邦成立的「齊心基金有限公司」管理,稱它為政府的喉舌亦絕不過分;其他的新網媒都是或多或少抱着推動言論自由的政治立場,都有類似「保衛香港民主發展」的宗旨,全屬客源接近的競爭對手。

這兩年成立的新網媒大多有財團支持或由傳媒人、知名人士成立,「巴士的報」屬星島新聞集團旗下,「謎米香港」是蕭若元的「香港人網」的後續,「852郵報」則由游清源創立。新的網媒僅有「本土新聞」及「聚言時報Polymer」是由民間發起,前者發起者不明,相信是「本土派」的政治支持者成立,後者則是膠登討論區用家成立,未來將會有正式新聞運作。

經歴過政治啟蒙的雨傘年,香港人終於明白就算所謂「同路人」,同一條路都原來有無數小巷細路,是否條條都通羅馬仍是未知數,但每個網媒都希望香港發展會踏上自己支持的路數,這亦能解釋為何明明市場已這麼飽和,網媒還是要在這塊餅上爭餅碎的原因。這是網上輿論戰,在擠迫的戰場上,寸土必爭;評論是手段,facebook是主要戰線;製圖配上吸睛的題目是行軍必備,每一個like及share均是彈藥,專頁like 的人數則是即時戰績,爭取香港發展的話語權是首要目標,在未來任何政治行動獲取更多支持自己方向的市民支持,即所謂增加「動員力」則是長遠的戰利。

信託管理
—— 立信託非獲公信力的良方,香港人政治醒覺 ——

例如網絡盛行advertorial,簡單來說即是扮作是正常文章的廣告鱔稿。「主場」以前已曾出現此問題,經典為《網上討論區 媒體大眾日日追》的廣告文,「立場」又如何保證能避免此問題出現又或是防止變本加厲?觀乎同是以信託形式經營的BBC及《衛報》,它們的權威及公信力亦不是因為「信託基金」的營運方式,而是經年累月,靠專業嚴謹的新聞報道及出色文章所累積的。信託形式,大抵也只是可阻止持有人當「生意做唔成」就話摺就摺的不負責任行為——其實就連立場新聞的「元祖」Huffington Post亦是牟利機構,在2011年已被AOL購買,信託管理更像只是應對之前公關災難的手段罷。

香港人的政治意識已經大大提升,「民主」不再是大家的着眼點,「如何爭取民主」才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媒體用的一字一句的分別亦能左右讀者會否支持其政治取向;媒體的公信力亦絕非建基於鏗鏘美麗的字眼及偉大高尚的宗旨。「立場新聞」在佔領結束後即時重返時事網媒的市場,「立場」鮮明;但,究竟真正「立場」何在,則或者仍然有待觀察。總之,香港網上新聞媒體的競爭戰,正式開始。

原文刊於明報2015年1月3日星期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