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楊千嬅的文藝生活線

miriamyeung002

當重新燃起對楊千嬅的熱情及回憶時,當楊千嬅準備要在重返華星娘家的演唱會上唱起華星的一系列舊歌甚至side tracks(聽聞終於會唱《曾幾何時》),我總覺得楊千嬅音樂掌紋上的一條線是仍然被忽略的。(當然,我知道楊千嬅畢竟已不係華星時期被投放的果種「個性歌手」,佢只係「歌星」「藝人」,我冇諗過演唱會會唱《台北夜沒有車》或再唱《台北夜沒有車》呢類歌o既情懷,嗯)

或者這樣說,要數到最具代表性,甫從【直覺】一碟裏頭,林夕用《再見二丁目》幫楊千嬅打造了一個東瀛、感性及thoughtful的一面時,黃偉文便用《友誼萬歲》幫楊千嬅製造了一個愛情弱者的形象。無疑,這兩個「面」成為楊千嬅往後歌詞的主線,林黃二人更像互相補足﹐幫楊千嬅的這兩個「面」二合為一,變為一個往往勇敢去愛卻往往都是受傷的角色,卻往往會有一定哲學去支持自己的情傷。不過,是的,仍然是不夠的,楊千嬅的歌裏還有一個重要的線,是何秀萍。

打從由陳小霞作曲蔡德才編的《直覺》,氣質已經是屬於那個很minimal 但卻其實很grand很多細碎的情感spiral 的感覺,那些鋼琴與string的配合其實甚至讓我覺得亦是像向Phillip Glass這些大師偷師的。而何秀萍的「何謂快樂 何謂不滅的愛」,「世上每件事 就算無常 成敗完全來自直覺」,用的筆觸都是很簡單卻很細銳,是屬於那些思緒上的文字,那一沫文藝味,都是屬於生活日與夜的煎熬與挑戰而引發的。

(我亦多少懷疑楊千嬅確實不喜歡這作品,或者是有關之前此曲與梅艷芳棄曲的傳聞?因為楊千嬅基本上除了當時是新歌外都沒有現場唱過)

也不得不提《不一樣的夏》,當年在《閃電傳真機》裏日日播的青少年暑期活動主題曲,卻其實是用了于逸堯曲,梁基爵編曲,何秀萍的文字。不要睇小,我覺得咩叫做初生之犢就係咁解,梁基爵當年編呢首歌真係擺盡心思,落左唔少細微動作令首歌好聽。此曲微妙程度與《因為所以(畢氏定理)》同級,但往往係underrated的,可惜。

(睇下呢個由蔡錦添拍的TVB版本MV,一樣都有擺心機,簡簡單單,卻其實是SUSIE AU的風格了。)

到楊千嬅走了去做音樂劇【仲夏夜之夢】,停了一陣出來再推出【一至一百】,要再次讓楊千嬅是那種生活上的一份小品,屬於假日裏會翻開的一篇短篇集,都是要靠何秀萍的《一些生活》,在許冠傑的曲上把那些會出現在寶麗來照片裏的獨立影像用文字與情感輕輕地串起來了,「一些等待 等到虧待 終於非常無奈」,「時間 流逝中不會暫停 玫瑰 曾盛放在春天 沒有不變事情 每天都會發現 再無聊 也都想回家」。這仍是我最喜歡的歌詞之一。

當然,【夏天的故事】的點題作應該係何秀萍幫楊千嬅填詞中最HIT的一首了,而亦係全碟內的命脈,其實只係寫盛夏裏的單方向戀愛,何秀萍是可以幫楊千嬅寫出那種少女情懷之餘,亦將城市空間與生活細節並列,「黃色的 無邊的沙灘 同時內心沙灘 也沒有遊人」,單戀而不恨不痛,反而自得其樂,非何秀萍寫不出來了。

(【冬天的故事】沒有了何秀萍,于逸堯便擔起大旗繼承何秀萍的工能了。「 每件毛衣都挨得很靠近 每條圍巾都貼近」是有何秀萍的神髓的。亦多得于逸堯,在往後新藝寶時期沒有何秀萍的專輯時,依然為楊千嬅保持著這條生活線)

(寫到呢度有D累,想分上下集,但都係費事,鍾意一整篇多於分篇)

楊千嬅離開華星,新藝寶首張專輯【Miriam】不再玩concept,然而碟內卻以楊千嬅喜歡的「紫色」一開為二變為兩首作品,延續華星時期給楊千嬅的那個很personal的image。《紫色》甚至應是專輯的點題作,四方果(這真的是四方果暫時為止給楊千嬅的最後作品了,《娃娃夫人》是以普普樂團為名)這作品其實大概是把他自己的作品風格分出來了給楊千嬅。而「靜靜籌備革命 靜靜塗掉過去從頭襯色」,其實就是那些自我療傷,要為生活改一改顏色的傷痛時間了。當然,其實仍是流著《直覺》的血脈,那份執著,那份對生活前境的信念。

到【M vs M下半場】時,為了改掉上半場的過度話題性,下半場則終於重新把楊千嬅的生活面重置,有兩首何秀萍的作品,《適量運動與均衡飲食》及《慢.熱……北海道夏》,這次已改為是都市女性了。【Music Box】的過度商業性及K歌化,幸好還有像是《冬天的故事》的延續,由Eric Kwok作曲、何秀萍與于逸堯一起填詞的《聖誕禮物》保持著楊千嬅的質感。

新藝寶最後任性的一碟【Make Up】基本上是楊千嬅近年無顧慮的作品,所以亦出現了像華星時期的玩味及與indie units合作的陣容。《啼笑姻緣》便是何秀萍最幽默的「逆境苦笑」自我安慰作品,「吃夠了就笑 睡夠就更妙
偶爾也忘形尖叫 我已發現了 幸福的奧妙 拜託那個寧靜的空調」,還要再把玩80年代日本電視劇的映像,絕對是將wry 這形容詞玩得妙絕的作品。

好了,終於寫完,何秀萍在楊千嬅身上的最後一筆,就是在怨婦位置的【Single】。亦多得《長恨哥哥》裏藍奕邦的曲梁基爵的編曲及何秀萍的歌詞,使【Single】的氣氛沖淡了,亦是碟內少數能夠保持楊千嬅應有的幽默感的作品。

寫完了,我不知為何突然有個衝動要將何秀萍所有為楊千嬅填詞的作品閱覽一遍,確實何秀萍的歌詞從來都是那麼生活地symbolic的。或者我希望楊千嬅演唱會會唱這些作品,或者是未來楊千嬅的唱片會再有何秀萍的作品吧。其實我還真的想聽楊千嬅的新大碟嗎,唔,想的,楊千嬅與人山人海仍然給我很大想像空間的,畢竟我的年代是由楊千嬅開始認識人山人海到四方果到AMK到黃耀明達明一派的,是一條橋,是生命或生活裏的一條硬橋。有d 好笑,就好似面對一d舊建築一樣的心情,日對夜對,其實係保育呀,保育呀,促進人類發展呀,哈。


沒有放肆的你 何來斗膽的我

經歷過老黎的A Music陰影後,再次以華星名義出發,意義之大,就像重生。記起【All About Love】演唱會,打從序幕便是《新世紀福音戰士》,我想,無論是楊千嬅或是樂迷,都是很想洗牌重新來過。

林夕的《飲酒思源》亦是蘊含如此意味,主題仍是楊千嬅式的傷春悲秋,對於過去的懷愐,對於站在今天的感慨,但路仍然是要走。林夕仍然是採用其支離破碎式的歌詞,不連貫不連接不和諧,但卻仍是《我的生存之道》式的針針到肉,句句窩心。

for 林夕的可以說林夕不拘小節,抱後現代精神不注重格式,嘗試以平白手法表現歌者的內心狀態;一貫討厭現在的林夕的人仍然可以說他九唔搭八堆砌不知所謂以行貨壟斷樂壇。最近突然經歷了濃度甚高的甜酸苦辣的我,就開始接受林夕為楊千嬅填的這些支離破碎歌詞。

多少覺得,整首歌不論是歌詞到編曲旋律,都是想把楊千嬅推到去一個老歌層面的。「沒有過去的你 便無今天的我 天不怕 但怕歌 未可唱到奈何」這種直接坦露的情懷,其實應是屬於《每當變幻時》七八十年代的。「沒有放肆的你 何來斗膽的我」更讓我想到早期林子祥的情懷,那種羈懷,那種深情,很妙。

歌詞另一要點當然是其含糊性,你可以繼續把其投射到黃偉文身上,亦可以投射到楊千嬅對音樂本質或樂迷身上,總之都是關於老土的︰冇你就冇我,thanks a lot。

陳輝陽,一貫的陳輝陽曲式及編曲方法(沒驚喜反而是驚喜),卻捨棄了鋼琴作主打,變成以string作主導,不resemble simon and garfunkel 的民歌情懷嗎。當然,還是聽到他招牌美麗的鋼琴。甚至我懷疑他有沒有挪用到任何一首老歌經典,尤其收尾的「I’ll follow」,應是有駐腳。

至於楊千嬅,我完全聽到楊千嬅華星時期的聲音回來了。尤其verse的聲音,那不是關於技巧的演繹方法,而是那種混合一點氣聲、像喃喃自語的狀態。副歌亦然,唱得出那八十年代老歌情懷。當然,那兩粒高音,仍然是有耳都聽得出會批評的地方。像《八步半》。所以,仍然是,歌曲是整篇而讀並非只聽其兩粒音(這首歌key 是set得很好的),你找那一個歌手去hit 兩粒音也未能保証hit得靚,算了吧。

當然,楊千嬅仍然是香港最有趣的歌手,唱功被詬病,卻仍然逍遙生存,這已証明她的存在與所謂唱功是無關的。而坊間反應從來都是兩極,像早有人在【夏天的故事】裏說楊千嬅不再是楊千嬅,不再聽;然後再有人說新藝寶時期的楊千嬅不是楊千嬅,,不再聽;然後人人都說A Music的楊千嬅不是楊千嬅,不再聽。現在我真的感到楊千嬅回來了。你要是與楊千嬅那些sentimental本質相似的,你仍然是會聽現在的楊千嬅的。

謝Jacky,原來歌曲是回應六十年代的老歌《Try to remember》(唔講唔知,原來Tom Jones填詞。《飲酒思源》的版本應是based on The Brothers Four版本。


挽救青春,楊千嬅

miriamyeung

也許對很多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音樂情義結是林憶蓮,那或者很多八十年代,至少我的音樂情義結便是楊千嬅。

我想,A Music的楊千嬅真的叫我覺得「楊千嬅已死」,一下子覺得我真的長大了,青春就像這樣子徐徐的不經意間死去。樣貌老了,態度變了,做的事不一樣了。

咪住,這下子又聽到楊千嬅什麼會重投華星,evelyn又人山人海,楊千嬅的口中也好像多了昔日的她那種執著及態度……楊千嬅總好像陰雲不散一樣又給人覺得真要給她一些機會。

《呼吸需要》,【志明與春嬌】主題曲,作為楊千嬅的come back的作品,監製終於于逸堯歸位,嗯,確實是一個很promising的come back,。《呼吸需要》裏的楊千嬅終於再度輕起來,那種隨意的敢玩的態度重來了,聲音不是硬繃繃了,終於再在簡約的結曲double bass裏點綴著鋼琴及其他音效,這個曾經很適合楊千嬅氣質的配搭。

這首歌我真的聽到華星了,《缺陷美》,《缺乏》。是的,楊千嬅從不是唱將,楊千嬅一直都是贏其質感,共鳴感的。


楊千嬅麥芽糖的曾幾何時

當聽到現場版本楊千嬅的新作《麥芽糖》,最令人不能忘懷都莫過於她那虛浮鬼魅的假音。當然,基本上是選曲問題,從來她就不應選一些真假音轉換太多與及out of her range的高音的歌(之前《我的生存之道》已經是踩鋼線了),唱得那麼差也不算什麼新鮮事。以往聽楊千嬅唱歌不會計較什麼甩漏,因為以前的她聲音有靈魂,投入唱時我亦投入聽,情感表達遠勝於講求每一粒音都要靚;現在她口又要講頭唱功音色,每一粒字都咬得用力,唱不好當然受盡指責。

聽到簡單結他聲的《麥芽糖》,我想也大概比第一張A Music的《化》或是《集體回憶》來得正路的了,曲式則屬一貫港式旋律,似鄭秀文以前那些,亦久不久哼到陳慧琳《最佳位置》。歌詞方面,我仍然覺得像林若寧手筆多於林夕,那種有點詞不達意、引喻失義都似是林若寧的通病。當然,這一首無論如何都比《明日再會》優勝,寫友情寫今非昔比都捉得中情懷,特別喜歡「和你借一元兩個仙 如今只能償還你掛念」的落寞無奈,亦擊中那些年少無知時代的友誼的無聲逝去。

當然,這首歌最讓我想起的,依然是華星時期【到此一遊】林夕填寫隨時代步伐與與家人關係疏離的《曾幾何時》,還是那時的楊千嬅情懷最細膩細緻而又最內歛,歌詞又好演唱又好。

幾乎相同的情懷與意思,那陣子是「但有多麼久 分享感受 寧願對某某 餐桌上尋求 留下愈舊愈酸家中那一口茶 未嚐得透」,現在則是通俗淺白得有點乏味的「和你上次坦率傾訴生存意義 像塵封已久多年往事 為何向陌生的他抒發友情更易 只怪最好的光景到此」。

麥芽糖試聽link

曾幾何時 – 楊千嬅

麥芽糖

歌詞

和你上次坦率傾訴生存意義 像塵封已久多年往事 
為何向陌生的他抒發友情更易 只怪最好的光景到此 
繁忙到沒法補祝一句生辰快樂 任由親厚的感情變薄 
然而怪罪你都怕令你更為冷漠 最真心說話仍然未講 
   
除了我記得 誰會記得 曾經嚮往的四五年 
和你借一元兩個仙 如今只償還你掛念 
麥芽糖始終多麼甜 苦的不過這天發現 
平凡日子 寧願沒今天 
   
除了我記得 誰會記得 曾經聽你講過戲言 
和你那天遊戲半天 憑竹蜻蜓留個紀念 
在人海的滄海桑田 已是定律不可改變 
回頭或許 難過始終有點  
   
斜陽下山 然後日出 只有他 不會厭


借miriamyeung.com.hk來懷愐過去

miriamweb

看到楊千嬅網站的改頭換面,讓我想起還是華星那個黎達達榮插畫陪伴,那個寶麗萊相片質感,那個不怎施脂粉的爽朗女生。

已沒有買她兩張的專輯,或者人會變,心會變,質地會變吧。其實,我一直覺得有些人是不適合濃妝粉末,反而簡簡單單清清淡淡,輕描淡寫卻是會一個很秀麗脫俗的人,是歌也是人。

這樣的氣質,與音樂本身是息息相關,又或者是那份氣質根本是一個人的靈魂,沒了那靈魂,不僅氣質沒了,就是歌聲的靈魂也抓不住了。

現在聽楊千嬅的歌聲已經覺得是慘不忍賭,刻意挑戰自己的音域極限更像是揭自己的傷疤給人家看,走音氣弱不絕,音準其差,演繹表達幾乎接近傷殘程度。在這樣的過程,或者重點是忘記了自己的本質,再努力也是衣不稱身,何苦要爭取一些永不會認同你的人的認同而令自己變得怪裡怪氣。

久不久便會在網上又或是與某些朋友懷愐以前楊千嬅的作品,都是過了去的事,懷愐過去,過去成長是聽楊千嬅聽陳奕迅大聽華星大的,怎聽也是感慨。

或者借這個將楊千嬅出道以來的作品或是影像呈現的網頁懷念以前的楊千嬅,請勿回望。]

miriamyeung.com.hk


《東亞華星演唱會》

華星歌手終於可以大唱特唱華星時期歌曲,可喜可賀。

只係想問,華星版權被東亞買入,關任賢齊同後面一大班人咩事?

最驚呢類「綜藝表演」,大龍鳳,其實我都只係想聽歌o者。

明報原文


歌頌陳奕迅《歌.頌》

同屆新秀,同年新人,同樣出道十三年,同樣有類似的音樂策劃、取向,當楊千嬅愈走愈令人喪氣,這邊廂陳奕迅自離開英皇後則愈來愈令人對他充滿信心。面對十年,陳奕迅好像沒有似楊千嬅一樣搞大龍鳳搞個十週年晚會,反而在今年的新曲加精選裏借《歌.頌》與《後台》來個音樂小總結。本身對《歌.頌》這作品沒什麼感覺,王雙駿的編曲實在給我太兀突人工之感,乍耳聆聽是順耳懷舊,細心聽則覺得計得太盡太過煽情。不過咁,MV中陳奕迅一個E的「後台」夠哂簡潔,前台則請來一班與自己出道至今合作過的音樂人(只限廣東專輯)來個特別鳴謝,這個處理夠暖心,低調得來又似在閱覽陳奕迅的音樂路,感謝之意亦盡在不言中,好睇。

不過咁,聽得最多,還是華星的陳奕迅,尤其前兩張【陳奕迅】與【與我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