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洐生的新類型電視劇

HBO的Girls終於在第六季完結整個系列。創作人Lena Dunham將當代紐約年輕女生的情慾生活真實呈現在電視,不僅為HBO吸引更多年輕觀眾,更屬當代以寫實手法反映年輕人面貌的電視風格代表作。

隨著網絡短片與社交網絡興起,年輕人習慣追看網絡紅人用短片分享生活瑣事與及業餘製作,舊式電視敘事與人物描述的方法已不合時,難令年輕人投入。像不久前介紹的挪威青春劇Skam,就是撤底擁抱新媒體的最佳例子,為每個角色開啟社交網絡帳戶,並不時有圖片與短片更新,官網定期發送幾分鐘的短片,再在電視上整合播出完整集數,屬當代混合媒介的電視新方向。

瑞典Hipster男生追求音樂夢

美國有Girls講述中產白人女生社群,瑞典兩年前則有Boys,講述兩個來自北歐潮流、文化首都Stockholm的年輕潮人Hipster追尋自我,向音樂發展的故事。與一系列新世代電視劇一樣,Boys每集僅大約十五分鐘,劇集重點不是劇情或主故事的推進,而是以自然的演技與對話捕捉瑣碎生活感、城市的年輕面貌與及年輕人的心理狀況。

Boys不只切實地把從事文化創意行業的瑞典年輕人的生活呈現,更可愛的是它以自嘲幽默的筆調,將國際傾慕的Stockholm創意環境裹頭的自戀輕狂的一面風趣浪漫地呈現,令Boys成為一套獨一無二的瑞典當代小品。兩個男主角無論是其瘦削身形,身上充滿個性的二手古著,到他們玩的那些迷離飄逸的電子流行音樂都是北歐hipster寫照。尤其是如果你是scandiphile北歐迷,Boys就正能滿足你的好奇,能窺探瑞典年輕人如何幸運,能夠置身在一個充滿文化的城市中,有空間與自由地追尋自己喜歡的創意事業,不會像香港一樣連過基本生活都被迫得喘不過氣。

對本地年輕人來說,北歐未至於是天堂,但肯定是遙不可及的概念。看這一系列能了解北歐年輕人生活的劇集難免會葡萄,或是對這些美好生活感到難以置信。香港年輕人生活充滿壓迫,像連性空間都沒有的問題最近才獲注視,看丹麥最新的電視劇Yes No Maybe就一定充滿感慨。此劇講述作者男主角Mads因為被女朋友離棄而開始用像是Tinder的dating app Yes No Maybe 的尋偶故事:一集一新歡,每集講述透過交友app結識的女生的故事。

生活瑣事成電視新潮流

香港不算特別流行的Tinder在歐美則是十分普遍,要雙方都有興趣才能開始對話的設計讓用家浪費較少時間,並免受自己無興趣的對像苦纏騷擾,更重要的是每次相約都像是全新的小冒險——這亦是Yes No Maybe 吸引的地方。Mads搭上不同類型的女性,有神秘藝術家、單親母親及其女兒,全都就像在經歷身邊朋友的Tinder 故事。

不過,挪威的NRK就更忠於真實,他們有一系列超短單元網劇都是公開收集真人真事,再將他們拍成精短故事。早前Dumpa是有關情人掟煲的故事,最新的På Fylla就是飲醉酒的故事︰酒後做的各種傻事怪事瘀事,他們如實拍出,真事有時比虛構更荒謬。

電視科技不只要與時並進,電視的內容及敘事,都應緊隨年輕人的習慣而改變,不然電視就與時代脫節,變成師奶或白髮軍茶餘飯後無所聊賴才看的都市閒情般的娛樂。

原文刊於明報2017年7月21日沙發薯


【沙發薯】紐約大麻文化圈

被修改原文刊載於七月四日明報副刊沙發薯

向世界盃出發,終點紐約大麻文化圈

今夏最大的電視盛事自然是世界盃,歐美旗艦電視節目都刻意讓位延遲播放日期。世界盃固然好睇,但球賽與球賽之間的時間又可看什麼?足球狂熱的男士,可選擇英國電視頻道Dave,整個頻道播放的都是針對男士市場的「男士節目」,如清談的知識節目QI或是專門講車的Top Gear是普遍男士至愛,順理成章成為Dave的熱門節目。

Dave在2007年才正式轉名成立,不足十年每月已有2700萬人次觀看。他們主要重播其他台的節目,如上述提及的QI或Top Gear,再舊的集數亦會不斷重播。同時他們亦有自製節目,吸引最多眼球的是09年買下BBC八九十年代的經典sci-fi劇Red Dwarf並製作新集數。為配合世界盃,他們則推出由在英國發展的德國喜劇家Henning Wehn與另一喜劇家Mark Watson主持的南美洲road trip節目Road to Rio,以搞笑風格發掘當地文化及認識當地足球文化,是擴展世界盃狂熱的最佳娛樂。

若非足球迷亦不好「男人的浪漫」的,我亦有推介︰在這個壓抑的時代,不如嘗試放鬆一下,逃離現實一陣子——抽一口大麻?不,不是,我不是叫大家違法,我只不過想介紹網劇High Maintenance,一個有關在紐約吸用大麻的故事的出色電視劇。

大麻合法惹各國議論

在世界各國大麻的合法性一直備受爭議,相關法律仍不斷在改變。雖然以合法大麻聞名的荷蘭上年開始加強對大麻旅遊的控制,另一邊廂在美國的大麻討論則愈發激烈。美國除了超過廿個州容許藥用大麻外,科羅拉多州(Colorado)由今年開始亦將21歲以上者私人使用大麻合法化,正式在一月一日開始合法售賣大麻;而華盛頓州亦已通過法案,今年會加入合法大麻的陣營。

大麻應否合法化當然不是非黑即白,這些例子只不過是想大家放下「大麻」又或是任凡「毒品」就是壞,就是罪大惡極的一刀切、不加反思的心態。我們由小就被灌輸很多道德價值,其實單是「毒品」一字,就與英文中性的「Drug」有很大差別,「毒」已經指明這是有毒有害,令我們只認定這是「壞」,而未能真正認識究竟這些「毒品」是什麼,其作用及背後的文化、歴史等等。

大麻在西方社會算是極為普遍,要找一個一生都未試過大麻的人比找試過的人應更困難,更難遇見。當然,普遍不代表正確,然而,認識吸用大麻的人的故事或者是讓我們反思這些已經早有強烈道德判斷的事物的最佳切入點,這亦是網劇High Maintenance的有趣地方。

以「大麻」扣聯紐約創意文化圈

High Maintenance每集基本上是有關一個在紐約售賣大麻的男人遇到不同的人的故事。雖然每集都是有關不同角色的獨立故事,但是劇中角色大多從事創意工作,這相似的背景使角色間有微妙的間接關聯,從而構成一個更大型的故事(Story Arc)。這種每集可獨立成篇的特性很配合網絡電視的媒體特色,你不再需要線性地由第一集起追看,可以隨意由任何一集看起,亦能投入欣賞;每集長度可長可短亦是網劇的優勢,不需刻板按照所定長度而刪減又或是放上多餘內容(fillers)。

High Maintenance雖是網劇,但製作卻一絲不苟,由劇本到演員的演出都極之出色,既能夠反映現今紐約創意人口的典型生活,亦不會做到過分戲劇化及荒謬的地步。劇集的出色吸引到每集有過十萬的點擊率,網劇的平台Vimeo亦因此首次對上載於其平台的短片作出投資,成為其平台首個資助的劇集,是整個網絡劇集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劇名High Maintenance其實是形容某方面「很難搞」的人。不過,這些難搞的人其實也不過是普通正常人,正如其中一集講述中年女人因接受癌症治療而抑鬱並失去食慾,比她還年長的朋友便想到讓她首次吸食大麻來放鬆一下,怎知鬧出笑話,結局溫暖感人。大麻,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或是我們常在流行文化得到的印象,僅屬年輕人或不務正業的人的反叛放任的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