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探索被忽略的英國黑歷史

英國王室是今年電視界的熱門題材,ITV在秋季播出大製作Victoria,由於Doctor Who中飾演Clara走紅的Jenna Coleman擔演維多利亞女王,取得不錯成績。十一月頭Netflix推出他們耗資過一億英鎊的重頭劇The Crown,由英女王結婚一刻說起,講述她如何由「爛漫」母親蛻變成女王。此劇由專寫政治、英國王室的編劇家Peter Morgan(代表作The Queen)創作,剛巧亦有當年Jenna Coleman在Doctor Who的拍檔Matt Smith出演菲臘親王。

雖然BBC 常被垢病過份唱好皇室,但今年他們沒有跳入這個皇室狂熱,反而推出了一系列探討黑皮膚、有非洲血統的英國人在英國社會及歴史上的地位的紀錄片。基於其殖民歴史,現今的英國是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社會,「黑人文化」在近代英國文化及歴史上均佔了重要位置是常識,但意想不到的是,原來黑人在英國歴史上的痕跡最早可以追遡到1700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

黑人縱跡最早追遡到羅馬帝國時代

說到英國歷史,通常都是皇室主導,「白茫茫一片」,黑人通常都沒有什麼位置;同時當代傳統英國人對自己的白人英國人身份十分自豪,「傳統英國」幾乎就只會想到中產白人家庭在嘆茶吃餅,那有一點黑?在 Black and British: A Forgotten History中,歷史家David Olusoga則告訴我們或者「傳統英國」的形象其實並不應是那麼「純白」的:他帶領我們追尋黑人在英國歷史上擔當的角色,發現原來在英國歷史中有很多黑人的痕跡都是被遺忘及忽略的。例如原來1700年前羅馬帝國時代,在英國有非洲藉的羅馬人生活在當時的英國,根據人類學家進行的考古抽樣研究,在York省中,當年著名的羅馬城市會有一成人會是非洲人,即是當時York的這些地方比起現今的York更多元文化。考古學家更表示雖然羅馬人都是不好惹,十分兇狠,但膚色呢,他們卻不會戴有色眼鏡看待——即是原來社會現在對膚色的偏見與分類,可能只是在近幾百年隨著文化發展而成的產物,亦意味著,樂觀地看的話,可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種族歧視亦會不再存在。

之後David Olusoga帶我們追查英國十八世紀Georgian年代。影響甚深的英國文人Samuel Johnson在牙買加Jamica 帶了Francis Barber回英國成為他的僕人。二人感情甚深,最後SJ 把Francis Barber的名字加入遺囑中,成為其中一遺產承繼人(residual heir),而Francis Barber的畫像現今亦在SJ的故居中。SJ死後Francis Barber 移居到SJ 故鄉,與本地人結婚生子。直至現在他在英國的血統已有五代,但由第三代打後的後人已具「白人外表」,像第五代的的Cedric Barber,他一直以「傳統英國人身份」而自豪,對自己有非洲血統全不知情。直到他過了五十歲,認真調查家族的根,才發現原來自己就是Francis Barber的後人。考古人類學者估計在十八世紀大概有一萬至萬五的黑人人口,按計算即現今大概有二至三百萬英國白人都有黑人祖仙,而大部份自己都不知情。

黑人家庭輸在起跑線

另一邊廂,演員David Harewood 則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同時是其紀錄片的名字:英國會否有黑人首相(Will Britain Ever Have a Black Prime Minister)?紀錄片調查究竟在英國成長的黑人有多大機會成為英國首相,從社會地位、經濟能力以及社會對黑人的偏見等方面切入,結果發現要有英國黑人首相,機會率是一比一千八百萬,比白人孩子成為英國總統的機會少九十倍。

要融入任何社會,其中一重要秘訣就是不要「突出」,不要不一様。作為明顯外形不一樣的黑人群族,要在白人主導的社會上成長明顯會是更加困難,事倍功半,更不要提他們背負著的悲痛黑奴歴史了。Being Black, Going Crazy? 就是調查為何黑人在英國比起白人有較高百份比有精神情緒病的紀錄片。不過,問題太多太悲觀了,最後介紹的Black is the New Black 就從正面樂觀角度出發,找來一眾英國黑人名人與成功人士講述自己的成長及身世,立意「黑」就是新的潮流。

就讓世界充滿「顏色」,我們的內心則愈純潔無色吧。

原文刊於明報2016年11月17日沙發薯


《飄到哪裏》渴望脫困的一代人

由唱作人周華欣思索香港音樂人「飄到哪裡」的命運

獨立音樂界新唱作人周華欣剛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飄到哪裏》,唱片封套是灰濛天空的黑白相片,有一群零丁飛鳥的剪影。香港正值繼九七前移民潮後首個移民高峰(保安局剛公布上年2015年移民數字為七千,比前年更微增一百人),封套似是活在二○一六年港人的貼切寫照——既看不到安居樂業的未來,亦看不到民主自由的希望——於是我主動聯絡這個剛完成大學課程的周華欣,了解這年輕唱作人的落泊心情。

「離開」是音樂人一直探討的主題。「離開」引申就是自由及理想未來的追求,但「離開」卻要付出無家Homeless與離根Rootless 等有如拼棄過去的代價。John Lennon1977年寫的Free as a Bird 正唱出了追求自由背後的矛盾掙扎心情。范曉萱在1996年的《消失》是她受不了音樂工業剃頭出走前的渴望消失於世的內心寫照。又或是影響了二千年後唱作歌手的文青代表陳綺貞首支單曲《讓我想一想》亦是圍繞類似主題——音樂裏有陳綺貞音樂影響的周華欣同樣探討這主題自然不會令人驚訝了。

周華欣的「離開」則更卑微。她提問的不是飛,而是「飄到哪裡」。那種無法控制的無力感,不單是個人感會,切合她缺乏自信及自貶的個性(像訪問中她不斷說「覺得自己真係做乜都係做得唔好」);這沮喪更是廣泛,在社會上大家都感受到的——這亦是使周華欣的「離開」主題更有意思的地方:與香港的「移民、遷散」現像及港人渴望脫離困境的心態重叠。

以水喻大眾,無法掌管自己命運

如周華欣自己都坦白承認,想逃離現實的心情,最主要原因還是自身生活的種種挑戰,才是「飄到哪裡」最主要的原因,而政治形勢只是大圍環境的影響,引自專輯中《水》的「飄到那裡」正是她活在當下的體會。「我們在社會上都是很被動的,而《水》正是這個意思。我常覺得我們就像是『水』,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形態,而是被外界環境強迫改變自己的形態。」

周華欣說大學這四年內很想去旅行,但不是實質,而是思想的旅行——原因是太多困擾。她需要思想的空間,要逃避煩囂的社會。有趣的是,原來剛完成大學課程的周華欣不是沒有離開過,2014年在香港發生雨傘佔領運動時,她就在前南斯拉夫Yugoslavia的歐洲國家斯洛民尼亞Slovenia作交換生,因此對「離開」有不一樣的體驗,亦對受俄羅斯影響、較動蕩的中東歐有較深切的認識。

「佔領時那時候我每天都在Facebook追看消息,亦在網上當義工幫忙聯絡,除了沒有訓街外,做的都是你在香港會做的事,根本就好像沒有離開過香港一樣。」這除了是「心繫香港」的最佳寫照,亦說明了在很多人眼中活在異國是風流快活的移民生活背後的真正挑戰。

在不公義下,政治、社會音樂是「零作用」

作為關心社會,熱心時事,並在浸大主修國際關係(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大學生,首張專輯的音樂卻沒有牽連到政治,以及直接連系到香港的時事議題。在「政治」成為吃香的熱門主題,主流到獨立音樂紛紛唱起香港政治話題的時候,笑言是讀「沈旭輝d friends」國際關係的周華欣為什麼沒有任何社會主題的音樂?難道沒有要用音樂來回應政治的壓力嗎?

「其實我自己也有做一系列回應政治事件的歌曲的,但這首張專輯我自己一個人做所有東西,一人沒能力編這些social作品,亦不想破壞歌曲氣氛,所以首張專輯便做我一個人能力範圍能夠做到的音樂。」原來她的創作亦有回應社會事件,例如雨傘佔領運動或是前提及的烏克蘭革命,她不著急將這些歌曲公開搏取曝光機會,反而是等待將來可以將這些作品編上豐富的編曲,有更好的表達。她對自己的音樂有追求,笑言現在自己「太acoustic」,希望在未來音樂上有更多的層次表達。

對於這種政治音樂風,周華欣覺得評價歌曲好不好不應從政治考慮,很多人在雨傘佔領一事後「跳得太快」,逢牽及政治就「斷定是好」;她亦覺得政治音樂得到額外注意,「這樣對其他音樂人的音樂有點不公平。」或者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周華欣才不跳進「政治音樂」這熱潮。

政治音樂成主流音樂的大熱噱頭,更不乏歌手均高調以政治議題作旗號,視音樂為政治手段甚至是社會運動,令大家不禁思考音樂在動蕩社會環境的作用,以及政治音樂的價值。周華欣則沒有普遍「文青歌手」的浪漫,她直言「坦白說,我覺得social歌100%影響不到政治形勢,是零作用的,因為這是大圍的因素,要改變社會或推翻極權不公義,是需要真實的行動,是要revolution的。」而對於音樂在亂世的價值,她則認為「音樂除了是感情抒發,或者是可以讓大眾認識一些社會議題,人家聽完你的音樂會再follow的;而我的音樂則只是一種記錄,像未來大家可以檢視2016年的音樂,明白這一刻大家的心情及反應。」

是她也是你和我,周華欣在典型香港環境成長

與周華欣的對談,「生活」是周華欣她常提及的詞語,而對她來說,她真正的生活原來只始於大學生活。「我中學時好大壓力淨係讀書乜都冇做過」,她與其他一眾學生一樣,中學生活只有學業;在音樂上,她亦隨波逐流,只跟其他同學一起聽容祖兒、吳雨霏及Twins等的廣東主流音樂;家庭也沒有給她良好音樂成長背景,父母迷戀廣東歌,母親的偶像黎明是她成長的家庭音樂背景。這些種種背景令她就算是由中一已開始寫歌,也寫不出滿意創作,盡是她口中很單一及很「pop」的歌曲。

四年前參加的文藝復興夏令營(由黃耀明創辦的文藝復興基金會擧辦)則成為了她創作上的啟蒙,令周華欣重新認識音樂創作及遇到一群音樂創作上的朋友及前輩。得到夏令營的啟發及音樂良友的支持,她對自己及創作更有自信,由以前「做乜都唔好,好差好差」進步到「現在也不是好,只是好一點點,沒那麼差」,所以希望在大學期間試音樂路的可能性,在畢業前自資推出首張唱片。既然生活不易,社會紛亂,再加上在不健康的香港音樂環境的情況下,周華欣在自己的音樂路上看到一點方向嗎?「對於未來我真是超級超級超級迷惘的。」

「我不會當全職音樂人,因為我覺得自己的經驗與生活都不夠。」對周華欣來說,暫不當全職音樂人,不單是錢問題,亦是經驗與生活不足的問題。周華欣解釋自己中學時期就「唔係讀書就係讀書」,所以她的人生就像剛始於大學,真正的生活經驗就只得四年;如果自己即時投入全職音樂人的工作,那她就會只與音樂圈打交道,思路相同的音樂人相處,同聲同氣,那就不會有任何生活及思想上的體會。「所以我想花一些時間打不同的工與不同的人有interaction,有不同的交流。」

經常緊張地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長得不夠美,在單調的音樂環境長大,這些都是大家的故事,亦是今天周華欣的音樂故事。再不夠自信,她亦自己一個人落實推出唱片的願望,敢面對大眾唱Ugly People Song,默認「ugly」,以她所謂的「因自悲而自大」的勇氣去唱出社會上對長得不夠靚的人的不公平;再不夠好,她也敢追逐自己的音樂道路,面對觀眾表演自己只係「好了少少」的音樂,並正為CD Release Party 落力籌備。或者,不要再小看自己,我們被風吹到哪裡,都總會找到雲邊的那線閃爍的光。繼續上路。

原文刊於明報2016年6月4日星期日生活


Rummu Karjäär詭異的壙場監獄游泳池

這幾天奧斯陸的天氣竟然到達record high 的三十五度,我就是不斷在出汗,沒有心情工作做事,有如重回香港的感覺。

再看新聞,挪威竟然接到恐怖襲撃的警告。今年世界真的很亂,難怪大家都覺得現在根本就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world peace is indeed none of our business。

說回Estonia,這次到Estonia 的時間其實超短,因為其實這只不過是往音樂節的一個stopover。在Tallinn的時間很少,第二天我們基本上整天都不在市內,在其他地方四處走。

Estonia 是個forward-thinking前衛環保國家,它有世上其中最多最密的電子車充電站。因為這個原因,友人想到就不如租一架電子車代步,而電子車亦不是那種小小像IQ博士那種,而是正正式式一架可坐五人的車。租24小時亦不過四十歐羅,好抵。

我們走了不少地區,其中走到了北部Rummu 這個俄羅斯人的區域。我們駛過俄羅斯人的居住屋村,感覺有如坐上時光機一樣,不只建築舊,最重要是俄羅斯人的裝扮亦一樣舊,像回到九十年代;而俄羅斯人亦不帶有友善眼光,通通帶著staring eyes,目露兇光,早走早著。

不過其中Rummu Karjäär就是整個愛莎尼亞的highlight,這原是一個壙場,在1938年成立,但在91年Estonia 由Soviet Union 解體正式再獨立後,壙場便不再需要,故此它們亦不再排水,令到整個壙場水浸,變成一個天然湖。而湖中及湖旁的建築其實是監獄,原本就是壙場的壙工,在湖中的「爛樓」現在變成大家的遊樂設施,很正。

不要以為湖會很污糟,其實湖出奇地淸,呈寶藍色,十分之靚。水更是想像不到的深,超過十米深,有不少魚在當中,所以這裡成為潛水的好地方,當日亦有人釣魚,不過釣唔釣到咩就唔知啦。

Photo by Andres Live

湖旁的山其實是由沙人工地砌成,實在是誇張。而湖的淸及靚,亦令沒有準備要游水的我要著住底褲去即刻試試水溫,實在是十分淸涼。

Rummu Karjäär這毎地方實在十分奇妙,聽聞這地方亦在Estonia 正式成為一個流行地點,去Estonia 的人記得去試啦。

BTW,俄羅斯人在Estonia 有近三成人口,他們有不肯融入自成一角的文化,不少俄羅斯人不肯學習當地語言,仍然覺得自己是俄羅斯人。聽聞國家有新的融入政策以及新一代的俄羅斯人態度有所改善,但經過Ukraine 一役後,大家都知道Russia 除了是nuts之外,更是計時炸彈,令愛莎尼亞人都忽然感到很大壓力。像是當地Tallinn市長就是一月個pro russia 的大混蛋,而今年本地一音樂節原來請來過氣動作明星Steven Seagal作表演嘉賓,但原來呢條蛋散係收俄羅斯錢之餘更懷疑同Ukrainian separatist forces 有聯系,結果當然最後其音樂節要取消他的演出吧。

睇來八九十年代的武打明星都係冇咩好野,睇成龍就知。

  • photo 3
  • 10362766_10152615455969603_6245631959056435200_o
  • 1270770_10152615456014603_6995852396162652672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