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瓜香蕉豆腐的情慾色香味

「香港電視」正為香港電視界帶來新鮮空氣,《來生不做香港人》單是劇名已是大膽,節目的意識形態亦絕不可能在挺中國的主流電視台上出現。不過,香港電視的題材還是不夠多元,不少社會階層都絕少出現在電視上;就算出現,亦永遠停留在stereotype的刻板形象。例如近年開始引起香港大眾關注的「同性戀(LGBT)」社群,就還未在香港電視歷史上正式登陸,成為劇集主線主題。

外國電視不乏LGBT角色,以英國為例,所有合家歡的長壽肥皂劇亦有加入LGBT角色,不過,成為劇集主角及主線的卻仍是屬少數。電視歷史上最經典最gay的電視劇,應還是1999年英國的Queer as Folk,有關三個男生在「著名」同性戀城市曼徹斯特的故事,集中講述他們在有Gay Village之稱的Canal Street一帶的夜生活。

同性戀電視劇 「一雞三味」

劇集由英電視鬼才Russell T Davies編寫,他便是將Doctor Who再度帶到英國電視上成為最受歡迎的電視劇的功臣。不過,因男伴患上腦癌,他近年便沒有大型計劃。今年,他的作品終於高調地回歸電視箱,是另一個有關同性戀角色的電視劇,而且「一雞三味」,整個創作分為Cucumber、Banana及Tofu三部分。

創作人Russell T Davies解釋新作是探討在廿一世紀的英國同性戀生活。主線Cucumber在Channel 4播放,是有關在Manchester四十多歲的Henry的故事﹕與男友同居近十年,沉悶(性)生活,對(性)生活、朋友甚至男友都不特別滿意。2014年英國同性婚姻合法,男友向他求婚,因此引起一連串風波。首集結尾便因為一場「3P」而驚動警察,令Henry要「離家出走」。在另一針對年輕人頻道E4播放的Banana是與Cucumber並排進行的故事,不過主線卻是講述Henry公司的19歲Office Boy Dean的故事。Dean年輕,自信而且gay,他性開放,用交友app四處留情;他與家人合不來,亦因為性取向而常與家人有摩擦。

最後Tofu則僅在網絡播放,是結合訪問與虛構情節的節目。首集的主題是探討性,訪問大膽,答的亦大膽,全是毫無保留的有趣性事。不過,讀到這裏,你或者還是不明白為何劇集要叫做青瓜、香蕉及豆腐?當然與性事有關,但真正原因我留待大家看劇集分曉,劇集開場便解釋得很清楚。

貼近時代設定、品味

Russell T Davies透露他打算未來所有作品都會專注寫LGBT的劇集,而下一個作品將會是以八十年代愛滋病在同性戀社群蔓延為背景。不過,或者你對中年或青年的故事興趣一般,那就不如看HBO的Looking吧。

第二季剛開始的Looking有如男同性戀版本的HBO劇集Girls,講述在San Francisco三個好朋友的都會故事。Glee的Jonathan Groff飾演的男主角Patrick廿九歲,從來沒有成功的戀愛,仍被不少傳統價值觀綑綁;好友Agustin則專注藝術亦迷失於藝術,影響到與長期伴侶的關係;三十九歲的Dom則是典型playboy,從不對戀愛認真。

Looking不是什麼特別出眾之作,特別的地方是嘗試以較寫實的手法講述美國新世代的同性戀生活及年輕有型、貼近時代的設定及品味。不過,講到尾最重要的還是開部電視後有得轉吓台有得揀,不是只可以睇三色台及那間有「神秘」力量支持,執極都執不去的零收視電視台。

原文刊於明報2015年1月30日沙發薯


台灣電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無名英雄

台灣有望成為首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地區。可知這段改變社會的里程是經長年累月合四方八面的努力才能走到終點—不僅社運,台灣的流行文化亦擔當了影響社會觀點的重要角色。台灣流行歌手像蔡依林張惠妹等巨星不時主動支持LGBT運動,更不乏有LGBT主打單曲,蔡依林2014年撐同性婚姻的《不一樣又怎樣》是一經典,引起廣泛支持與討論。

公視推白先勇《孽子》改變台電視生態

台灣電視一樣走得前,將LGBT主題帶到主流,多得台灣有比香港成熟得多的非商業獨立的公共廣播,尤其是1998年才成立的電視台公視(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以高質素,非商業及知識節目作主導,製作過不少出色經典節目,像2003年改編白先勇,有關七十年代台北同性戀社群的《孽子》便是華語電視的代表作。

曹瑞原執導的《孽子》媲美BBC經典小說改編的史詩式電視劇的質素。它有完整的世界觀,有出色的演出,有動人的故事——更甚的是它有由影像與音樂湊合出來的文藝鄉土浪漫。由音樂人范宗沛所製作的原聲是華語電視的原聲傑作,當中淒美低徊的絃樂,正是那些雖年輕盛壯卻滿懷壓迫哀愁的男孩流連在公園與及溜冰場的最佳配樂——他們由當時的新晉演員范植偉楊𧙗寧張孝全等演譯。

提《孽子》,不能忽略導演曹瑞原。他對電視與藝術創作有高尚的情操及追求,他曾在雜誌訪問批評民視劇集對生命沒自己看法,僅廉價煽情,說:「他們把人的情感看得很簡單,不斷的從觀眾掏那種很cheap的感情,來完成商業利益,這是很不道德的。」他相信電視質素與人民生品質有直接關係,這或者就能解釋為何他的電視作品總是口碑滿道,並積極把白先勇的傑作搬上電視的原因。

台灣文化風開放,電視廣播教育大眾,將LGBT議題帶入主流討論,都製造了台灣同性婚姻能夠合法化的重要環境。文化大國英國也只不過在四年前2013年才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天主教座大的北愛仍未合法),而當中的路亦一樣漫長崎嶇——兩地其中一共通點是英國電視也積極將LGBT帶入主流。

英電視Queer Britain 探索不同LGBT 議題

除了近代英國電視極具影響力的Russell T Davies 創作的經典Queer as Folk 及他其他LGBT 創作如Cucumber、Bob & Rose、Torchwood 外,就算是全球大熱的電視劇亦不乏LGBT角色。大熱青春劇 Skins 每一輯都有LGBT 主題,就是婆媽肥皀劇如EastEnders, Coronation Street等亦早加入LGBT 主線,最近合家歡長籌的Sci-fi Doctor Who 亦在最新一季加入首個女同性戀夥伴,可見LGBT 在英國滲透度之高。

年輕人電台BBC Three 近年積極製作有關敏感題材的節目,LGBT 主題是座上客。最近由Youtuber Riyadh Khalaf 主持的紀錄片系列Queer Britain便探索不同LGBT 議題。第一集他嘗試了解究竟宗教信仰與LGBT可不可和諧共存,當中訪問有因為被開放教會接納而重拾自信的變性男生與及被Jehovah’s Witnesses的父母斷絕關系的同性戀男生,從不同角度了解議題。

眼見民主的台灣越走越開放,跟上其他民主國家腳步,也無法避免為香港的落後而感到落寞。當然,香港的LGBT 運動已有進步,但LGBT 的討論多仍局限在LGBT社群的範圍,公開承認是同性戀的名人仍然被邊緣化。如香港異性戀名人明星與及主流電視能夠積極加入討論甚至支持,或就能給予LGBT 平權發展一個良好環境。

原文刊於明報2017年6月9月沙發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