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瓜香蕉豆腐的情慾色香味

「香港電視」正為香港電視界帶來新鮮空氣,《來生不做香港人》單是劇名已是大膽,節目的意識形態亦絕不可能在挺中國的主流電視台上出現。不過,香港電視的題材還是不夠多元,不少社會階層都絕少出現在電視上;就算出現,亦永遠停留在stereotype的刻板形象。例如近年開始引起香港大眾關注的「同性戀(LGBT)」社群,就還未在香港電視歷史上正式登陸,成為劇集主線主題。

外國電視不乏LGBT角色,以英國為例,所有合家歡的長壽肥皂劇亦有加入LGBT角色,不過,成為劇集主角及主線的卻仍是屬少數。電視歷史上最經典最gay的電視劇,應還是1999年英國的Queer as Folk,有關三個男生在「著名」同性戀城市曼徹斯特的故事,集中講述他們在有Gay Village之稱的Canal Street一帶的夜生活。

同性戀電視劇 「一雞三味」

劇集由英電視鬼才Russell T Davies編寫,他便是將Doctor Who再度帶到英國電視上成為最受歡迎的電視劇的功臣。不過,因男伴患上腦癌,他近年便沒有大型計劃。今年,他的作品終於高調地回歸電視箱,是另一個有關同性戀角色的電視劇,而且「一雞三味」,整個創作分為Cucumber、Banana及Tofu三部分。

創作人Russell T Davies解釋新作是探討在廿一世紀的英國同性戀生活。主線Cucumber在Channel 4播放,是有關在Manchester四十多歲的Henry的故事﹕與男友同居近十年,沉悶(性)生活,對(性)生活、朋友甚至男友都不特別滿意。2014年英國同性婚姻合法,男友向他求婚,因此引起一連串風波。首集結尾便因為一場「3P」而驚動警察,令Henry要「離家出走」。在另一針對年輕人頻道E4播放的Banana是與Cucumber並排進行的故事,不過主線卻是講述Henry公司的19歲Office Boy Dean的故事。Dean年輕,自信而且gay,他性開放,用交友app四處留情;他與家人合不來,亦因為性取向而常與家人有摩擦。

最後Tofu則僅在網絡播放,是結合訪問與虛構情節的節目。首集的主題是探討性,訪問大膽,答的亦大膽,全是毫無保留的有趣性事。不過,讀到這裏,你或者還是不明白為何劇集要叫做青瓜、香蕉及豆腐?當然與性事有關,但真正原因我留待大家看劇集分曉,劇集開場便解釋得很清楚。

貼近時代設定、品味

Russell T Davies透露他打算未來所有作品都會專注寫LGBT的劇集,而下一個作品將會是以八十年代愛滋病在同性戀社群蔓延為背景。不過,或者你對中年或青年的故事興趣一般,那就不如看HBO的Looking吧。

第二季剛開始的Looking有如男同性戀版本的HBO劇集Girls,講述在San Francisco三個好朋友的都會故事。Glee的Jonathan Groff飾演的男主角Patrick廿九歲,從來沒有成功的戀愛,仍被不少傳統價值觀綑綁;好友Agustin則專注藝術亦迷失於藝術,影響到與長期伴侶的關係;三十九歲的Dom則是典型playboy,從不對戀愛認真。

Looking不是什麼特別出眾之作,特別的地方是嘗試以較寫實的手法講述美國新世代的同性戀生活及年輕有型、貼近時代的設定及品味。不過,講到尾最重要的還是開部電視後有得轉吓台有得揀,不是只可以睇三色台及那間有「神秘」力量支持,執極都執不去的零收視電視台。

原文刊於明報2015年1月30日沙發薯


英版Breaking Bad 患癌的黑色喜劇

以癌症為題材的創作離不開煽情慘情故事,疾病和生離死別固然沉重,但不代表一定要哭哭啼啼,Breaking Bad就是一經典例子,以主角患癌切入,真正的故事是他如何為籌醫藥費與及趁自己在生,為家人準備一大筆錢而走上製冰毒的罪犯之路。

BBC的最新電視劇Ill Behaviour的取材接近,幾乎是英國版的Breaking Bad;不同的是,Ill Behaviour中犯法的不是患癌的角色Charlie,而是他兒時好友男主角 Joel 。

Ill Behaviour 是喜劇編劇Sam Bain 的首套單飛作品。堪稱為千僖年最好笑的英國喜劇Peep Show 與及有關大學學生生活的Fresh Meat 都是他與拍檔 Jesse Armstrong的作品。這次Ill Behaviour與他舊作的形式很不一樣,只是三集的mini series,相同的是同樣充滿黑色幽默。

男主角 Joel 與結婚多年的老婆離婚,因而從她身上獲得一大筆錢。正在從心靈創傷康復的他發現Charlie患上癌症卻不願接受正統醫學治療,只以草本與及果汁療法治療。他拒絕化療,不只是因為他是崇尙自然另類療法的嬉皮一族,更重要的理由是其母死於癌症,他不想重覆她死前接受化療所承受的折磨。

Joel 發現Charlie所患的癌症若然及早接受化療,㑹有逾九成機會成功康復。還未走出離婚打擊的他便產生瘋狂念頭︰為救好友一命,他不介意綁架禁固Charlie三個月,強行為他進行化療,直至化療完成。這就是故事主線,夠瘋狂吧?不過,除了搞笑顛倒的劇情外,此劇引人入勝的是它真正探討的主題—友誼。

與家人情侶一樣,朋友之間的關係其實一樣極度複雜。除了友誼外,朋友間總有說不出的恩怨複雜感情。相識越長,關係就更難用筆墨形容,不只間中的爭執或口角,不同的價值觀的磨擦及無意中的權力角力都令當中的關係除了有愛外,亦會有一定的妒忌、不滿甚至是丁點的仇恨。此劇真正探討的就是朋友之間這些複雜情感,亦是編劇Sam Bain他自己個人生活經驗的體會。

同性戀比殺人放火更下流

上月是英國的LGBT Pride 週,BBC 在各個頻道亦特意推出專題及特別節目。其中Against The Law是結合改戲劇與真實訪問的電視劇,探討在同性戀合法前同性戀社群的狀況(1967年英國才將同性戀合法化)。當中的故事改編自記者 Peter Wildeblood 的真人真事,一晚他偶遇海軍士兵 Eddie McNally,二人從此成為情侶。不過因為Peter 與上流社會有來往,因而被警方盯上,截收他們二人的情信再將他們拘捕,藉以將上流社會的同性戀者一網打盡。

同性戀當時是犯法,所以同性戀社群需極度小心低調,因為一舉一動都會讓人有藉口將你定罪。被訪者表示在街上的一言一行都可以被視為同性戀行為,而警方截查信件在當時是十分流行,不少人因此而被拘捕入罪。長在海上的海軍亦是同性戀的「溫床」,其中一被訪者當時就是在船上被補。他若向警方提供更多同性戀者名字,他就可以由五年刑減至數月。因此他透露了一高級海軍的名字,結果這高級官員吞槍自殺,令他一生都承受這悔疚。

縱使在香港同性戀的平權進程不及歐美,但也難以想像原來同性戀曾經有如過街老鼠,比殺人放火的犯人更不被尊重——更令人心寒的是當時的政府與警方真的視同性戀為嚴重罪案,誓要將更多人送入監獄。嗯,世界今時今日的自由與文明,真的不可以當是理所當然。

原文刊於明報2017年8月12日沙發薯


廿一世紀的性別認同大地震

我們現在活在的是講求表達自我的年代,亦有不少人批評這是自戀狂的一代,全因交社網絡鼓勵年輕人分享自己大小二事,Selfie 甚至私房照都是新一代的正經事,這亦成就一些喜歡出風頭帶領人群的人紛紛崛起,KOL 或網絡紅人老是常出現。網絡給大家史無前例的空間及自由去讓大家成為自己想做的人,這令小眾的興趣、生活態度及性別認同都可以找到空間去發揚光大及尋找志同道合的人,當中最大受益者一定是年輕一群裏頭越來越受歡迎及有型的Veganism 純素食主義,另一最大得益的群體就應是異性戀以外的所有性別認同sexaulity。

互聯網讓大家可以找到小眾(niche)志同道合的人,令到性別認同愈來愈多元化。同性戀、雙性戀(Bisexual)及跨性別(Transgender)等早被包括在LGBT內的分類,這些大家應早有認識,但原來sexuality還可更多元化。無性戀(Asexual)不算新,早在1980年代The Smiths時Morrissey已經發揚光大;Gender neutrality則是較新的運動,基本上即是將男女分類徹底摒棄,再無分他與她,在瑞典已流行一時,英文亦開始有用them來代替him或her;最後gender fluid就是最新最少人認識的了,指有些人既不覺得自己是徹底男性或女性,或者可能今日我覺得自己是較多男性,明日則較女性。

英真人騷把性別認同討論放在郊野小鎮

若然你不熟識LGBTQ,這些資訊一時兩刻相信難以消化,要認同及完全理解則更是不容易事。英國的Channel 4 就有妙計,新節目Genderquake就是想讓大家對不同的sexaulity 有更深的認識,探討廿一世紀的英國對男與女兩性的新看法。節目抄了日本爆紅真人騷電視 Terrace House(雙層公寓)的概念,將十一個陌生人放在郊外的公寓上,讓他們一起生活一星期。

這十一個人當然都是精心細選,當中有對性別認同十分保守傳統的異性戀,有較典型的同性戀,有剛開始進行性別轉變及已完成轉換性別的跨性別的人,這班對性別認同都充滿意見及想法的人聚在一起當然充滿著火爆的討論。他們在自我介紹時已經接近鬧交收場,全因傳統的參賽者指她對男與女的定義很簡單,就是男的看起來像男且有男性器官,而女的看起來是女並有女性器官,及能夠有生育的功能。

她一說出口,引起全場鼓躁,尤其是跨性別的女參賽者,在她的定義她們永遠都不會成為她口中的真正女性,因為她們不會有生育功能。節目不像Big Brother 等直人騷低俗無聊,確實是有關他們如何理解大家不同的觀點,故此有不少很有意義的討論。其中十九歲來自小鎮的異性戀男生直言他在日常生活就不會遇到這樣多元不同的人,與他們生活讓他學到一世也學不到的知識及對不同性別認同的人的理解,大開眼界。

看到一群主流以外的性小數能夠暢所欲言,互相了解,實是美麗。這與Ryan Murphy的最新電視劇Pose就形成很大的對比,這是有關八十年代紐約同性戀與跨性別人士活在「地底」的故事,除了家人社會嗟棄外,更是AIDS肆虐的年代。廿一世紀雖然有Trump 或極右崛起,但我們還是要謹記珍惜現今所有,追求社會繼續開放及接受小眾。

原文刊於明報2018年6月30月沙發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