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亞果,別用文字過橋去挺歪理

回應明報生活版亞果的「請承認 我們不過是借繁簡之爭「過橋」」一文

明報生活版你好,今天讀了你們旳頭版「請承認 我們不過是借繁簡之爭過橋」,感到詫異。全因文章取向與生活版一直的理智、批判、情理兼備的出色文章有很大的落差,部份論點更存在邏輯問題,故希望在此回應阿果的文章。

小弟愚見,認為阿果希望從agnes b事件帶出另一角度思考問題是十分有建設性兼有趣的,可是當中的論據未合理之餘,更達歪理地步。

首先,將保護繁體,謝絕公司食肆使用非香港法定文字的簡體,視為象徴「敵對內地人」,這樣的理解,邏輯上未免跳了很大的一步。與其說引伸、象徴意義,那不如說我們是對抗強權暴力,或是財團、香港政府甚至中央政府,為何會拉到「憎惡」中國人民身上?

當然,尤其近日,無可否認香港人對內地人是有點吃不消及有負面觀感的。但這又如何?難道那又是屬於「不包容」的情緒嗎?是不合理嗎?難道你還敢說在雙非,DG甚至不少街頭大小二便的情況,還不合理去讓香港人對內地人產生負面情緒?請注意,負面情緒非等如㪣視甚至歧視。

而且,作為香港人的阿果,難道你不知道一直以來香港人都是從大陸人身上獲得我們自己的城市身份嗎?在社會理論上,從來文化身分認同均是由「自己人」與在鄰近的「唔係自己人」上出發的。即是大陸人從來都是我地的「others」,我們從大陸人身上的不足,從而建立我們的身分認同。這不是新聞,阿果若然不相信,可找不少有關香港的身份認同的學術文章參考,香港自六七十年代開始,便一直以「歧視」等方法去取得今日的身份認同。無可否認,當然,當中存在著優越感,但那又如何?難道優越感又是錯?

看到「生氣理由無一站得住腳」一段,更是讓人感到生氣。阿果提出了兩點,一是「簡體字侵蝕繁體字?這裏不是「以普通話取締廣府話」的廣州,沒人要禁止使用繁體字,並以簡體字取而代之」;二是「本土文化正褪色?這也不是第一天發生的事情了!更何,這跟簡體字餐牌,又有何干?」

首先,第一點証明阿果缺乏對社會的觸覺。當大財團旗下的食肆、商店集體轉用簡體字的時候,難道你還不覺得有問題嗎?難道要到像「二次創作」的立法一樣,到了最後關頭,我們才懂、才要反應嗎?這種「未殺到埋身驚咩哇」的理論,還有力去反駁大家保護繁體字的情緒嗎?我們不需要「先天下之憂而憂」,但也不能愚昩到說,「政府現在有立法禁止了嗎?」讓自己坐視不理,對嗎?難怪政府敢在二次創作上提出先立法後修改的謬論。

其次,「本土文化正褪色,不是第一天發生了」就可以去自圓「我們不應憤怒」的說法嗎?這是什麼邏輯?就是因為我們保護不了天星,保護不了很多香港譯名,就因為文化一直在褪色,我們就不應做什麼去保護我們的文化嗎?難道這樣從民間發起的保護本土文化的行為,大家對本土文化的提升,不是更值得認同及高興嗎?

最後說到文字已死?我不明白為何最後會有借橋的結論,不過,借橋就是不對?文字從來是社會、文化及溝通工具。再者,請再再再再認淸現在的問題,我們不是要消滅簡體或針對內地人,大財團用簡體取代繁體,當中居心叵測。阿果,我們要的是讓繁體字繼續健康成長,繼續成為我們的法定日常文字。請不要混洧視聽,無限上綱。香港好的文字有太多,但主流媒體上卻有太多毒字。

時間有限,就寫到這裡。我對阿果的文章感到失望,認為文章原意或是好的,但當中論點不合理之餘,更有對本土難得的保護本土文化的運動有潑冷水之嫌。而且,如果要講引申象徴意義,那這篇又可否被閱讀為引申支持強權,保皇的文章?

我一直是生活版的支持者,一直覺得文章閱讀性高之餘亦引發讀者思考及反思。這篇文章雖仍能啟發思考,但卻是一篇充斥著怪道理的文章。若然這是刊登在其他報章,我不會感到那麼懊惱並覺得需要用字文回應。請明報生活版版主見諒,不會覺得這是一篇惡意文章。


Leave a Reply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