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楊千嬅的文藝生活線

miriamyeung002

當重新燃起對楊千嬅的熱情及回憶時,當楊千嬅準備要在重返華星娘家的演唱會上唱起華星的一系列舊歌甚至side tracks(聽聞終於會唱《曾幾何時》),我總覺得楊千嬅音樂掌紋上的一條線是仍然被忽略的。(當然,我知道楊千嬅畢竟已不係華星時期被投放的果種「個性歌手」,佢只係「歌星」「藝人」,我冇諗過演唱會會唱《台北夜沒有車》或再唱《台北夜沒有車》呢類歌o既情懷,嗯)

或者這樣說,要數到最具代表性,甫從【直覺】一碟裏頭,林夕用《再見二丁目》幫楊千嬅打造了一個東瀛、感性及thoughtful的一面時,黃偉文便用《友誼萬歲》幫楊千嬅製造了一個愛情弱者的形象。無疑,這兩個「面」成為楊千嬅往後歌詞的主線,林黃二人更像互相補足﹐幫楊千嬅的這兩個「面」二合為一,變為一個往往勇敢去愛卻往往都是受傷的角色,卻往往會有一定哲學去支持自己的情傷。不過,是的,仍然是不夠的,楊千嬅的歌裏還有一個重要的線,是何秀萍。

打從由陳小霞作曲蔡德才編的《直覺》,氣質已經是屬於那個很minimal 但卻其實很grand很多細碎的情感spiral 的感覺,那些鋼琴與string的配合其實甚至讓我覺得亦是像向Phillip Glass這些大師偷師的。而何秀萍的「何謂快樂 何謂不滅的愛」,「世上每件事 就算無常 成敗完全來自直覺」,用的筆觸都是很簡單卻很細銳,是屬於那些思緒上的文字,那一沫文藝味,都是屬於生活日與夜的煎熬與挑戰而引發的。

(我亦多少懷疑楊千嬅確實不喜歡這作品,或者是有關之前此曲與梅艷芳棄曲的傳聞?因為楊千嬅基本上除了當時是新歌外都沒有現場唱過)

也不得不提《不一樣的夏》,當年在《閃電傳真機》裏日日播的青少年暑期活動主題曲,卻其實是用了于逸堯曲,梁基爵編曲,何秀萍的文字。不要睇小,我覺得咩叫做初生之犢就係咁解,梁基爵當年編呢首歌真係擺盡心思,落左唔少細微動作令首歌好聽。此曲微妙程度與《因為所以(畢氏定理)》同級,但往往係underrated的,可惜。

(睇下呢個由蔡錦添拍的TVB版本MV,一樣都有擺心機,簡簡單單,卻其實是SUSIE AU的風格了。)

到楊千嬅走了去做音樂劇【仲夏夜之夢】,停了一陣出來再推出【一至一百】,要再次讓楊千嬅是那種生活上的一份小品,屬於假日裏會翻開的一篇短篇集,都是要靠何秀萍的《一些生活》,在許冠傑的曲上把那些會出現在寶麗來照片裏的獨立影像用文字與情感輕輕地串起來了,「一些等待 等到虧待 終於非常無奈」,「時間 流逝中不會暫停 玫瑰 曾盛放在春天 沒有不變事情 每天都會發現 再無聊 也都想回家」。這仍是我最喜歡的歌詞之一。

當然,【夏天的故事】的點題作應該係何秀萍幫楊千嬅填詞中最HIT的一首了,而亦係全碟內的命脈,其實只係寫盛夏裏的單方向戀愛,何秀萍是可以幫楊千嬅寫出那種少女情懷之餘,亦將城市空間與生活細節並列,「黃色的 無邊的沙灘 同時內心沙灘 也沒有遊人」,單戀而不恨不痛,反而自得其樂,非何秀萍寫不出來了。

(【冬天的故事】沒有了何秀萍,于逸堯便擔起大旗繼承何秀萍的工能了。「 每件毛衣都挨得很靠近 每條圍巾都貼近」是有何秀萍的神髓的。亦多得于逸堯,在往後新藝寶時期沒有何秀萍的專輯時,依然為楊千嬅保持著這條生活線)

(寫到呢度有D累,想分上下集,但都係費事,鍾意一整篇多於分篇)

楊千嬅離開華星,新藝寶首張專輯【Miriam】不再玩concept,然而碟內卻以楊千嬅喜歡的「紫色」一開為二變為兩首作品,延續華星時期給楊千嬅的那個很personal的image。《紫色》甚至應是專輯的點題作,四方果(這真的是四方果暫時為止給楊千嬅的最後作品了,《娃娃夫人》是以普普樂團為名)這作品其實大概是把他自己的作品風格分出來了給楊千嬅。而「靜靜籌備革命 靜靜塗掉過去從頭襯色」,其實就是那些自我療傷,要為生活改一改顏色的傷痛時間了。當然,其實仍是流著《直覺》的血脈,那份執著,那份對生活前境的信念。

到【M vs M下半場】時,為了改掉上半場的過度話題性,下半場則終於重新把楊千嬅的生活面重置,有兩首何秀萍的作品,《適量運動與均衡飲食》及《慢.熱……北海道夏》,這次已改為是都市女性了。【Music Box】的過度商業性及K歌化,幸好還有像是《冬天的故事》的延續,由Eric Kwok作曲、何秀萍與于逸堯一起填詞的《聖誕禮物》保持著楊千嬅的質感。

新藝寶最後任性的一碟【Make Up】基本上是楊千嬅近年無顧慮的作品,所以亦出現了像華星時期的玩味及與indie units合作的陣容。《啼笑姻緣》便是何秀萍最幽默的「逆境苦笑」自我安慰作品,「吃夠了就笑 睡夠就更妙
偶爾也忘形尖叫 我已發現了 幸福的奧妙 拜託那個寧靜的空調」,還要再把玩80年代日本電視劇的映像,絕對是將wry 這形容詞玩得妙絕的作品。

好了,終於寫完,何秀萍在楊千嬅身上的最後一筆,就是在怨婦位置的【Single】。亦多得《長恨哥哥》裏藍奕邦的曲梁基爵的編曲及何秀萍的歌詞,使【Single】的氣氛沖淡了,亦是碟內少數能夠保持楊千嬅應有的幽默感的作品。

寫完了,我不知為何突然有個衝動要將何秀萍所有為楊千嬅填詞的作品閱覽一遍,確實何秀萍的歌詞從來都是那麼生活地symbolic的。或者我希望楊千嬅演唱會會唱這些作品,或者是未來楊千嬅的唱片會再有何秀萍的作品吧。其實我還真的想聽楊千嬅的新大碟嗎,唔,想的,楊千嬅與人山人海仍然給我很大想像空間的,畢竟我的年代是由楊千嬅開始認識人山人海到四方果到AMK到黃耀明達明一派的,是一條橋,是生命或生活裏的一條硬橋。有d 好笑,就好似面對一d舊建築一樣的心情,日對夜對,其實係保育呀,保育呀,促進人類發展呀,哈。


2 Responses to “挑起楊千嬅的文藝生活線”

Leave a Reply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