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青春,楊千嬅
也許對很多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音樂情義結是林憶蓮,那或者很多八十年代,至少我的音樂情義結便是楊千嬅。
我想,A Music的楊千嬅真的叫我覺得「楊千嬅已死」,一下子覺得我真的長大了,青春就像這樣子徐徐的不經意間死去。樣貌老了,態度變了,做的事不一樣了。
咪住,這下子又聽到楊千嬅什麼會重投華星,evelyn又人山人海,楊千嬅的口中也好像多了昔日的她那種執著及態度……楊千嬅總好像陰雲不散一樣又給人覺得真要給她一些機會。
《呼吸需要》,【志明與春嬌】主題曲,作為楊千嬅的come back的作品,監製終於于逸堯歸位,嗯,確實是一個很promising的come back,。《呼吸需要》裏的楊千嬅終於再度輕起來,那種隨意的敢玩的態度重來了,聲音不是硬繃繃了,終於再在簡約的結曲double bass裏點綴著鋼琴及其他音效,這個曾經很適合楊千嬅氣質的配搭。
這首歌我真的聽到華星了,《缺陷美》,《缺乏》。是的,楊千嬅從不是唱將,楊千嬅一直都是贏其質感,共鳴感的。
哎吔, 我還是找不到華星的氣味, 大失望, 我甚至覺得那再不能推卸amusic/黎生, 有問題的是楊小姐唔爭氣。
我剛剛都聽了!!好好聽,好喜歡!!!!
好耐無這種感覺,好興奮,好期待一張唱片
楊千嬅生死還是知道,但肯定係睇今次這張唱片!
@ ray,當然,我覺得楊千嬅真是聰明又圓滑,在a music 的歲月很容易便將所有責任推向黎生身上,這是確實醒。
但這首歌曲真是近年我唯一喜歡的楊千嬅作品,加了些小調中樂又回到acoustic 加小小playful的音樂,最後的幾句重回以前楊千嬅的小品的收尾,我覺得是蠻有心,至少真是聽到nostalgia的一首作品,是promising 的come back 。
養海葵,我不會期待,我對楊小姐的taste與膽量仍然有一定保留,但至少這首真的讓我重感到青春歲月,哈哈。
如果她這張碟肯清一式用人山人海,又或是找明哥作監製學彭羚一枝花的,那我就真是會期待了。
早上正聽過陳奕迅舊式唱片中一首跟楊千嬅合唱的「其實我記得」even嗰首佢都唱得夠輕
test
改變是萬物的定律,又或者從來都是一樣.
我從不相信人會突然改變喜好,
一日係貴婦, 一世走唔甩.
我很願意相信大家幻想或感受過的一切楊式口味,
均是她踏進置地阿太之路之踏腳石,
“楊千嬅”從來都是某群組的”作品”,
如果由舊班底製作的新唱片能取得成功的話( 其實很難定論, 現市場賣一百幾十實屬正常,流行榜?咪玩la…或你可以去MK瓊華屯門華威聽下d sales妹爆緊乜歌嘅) 這更引證”楊千嬅”從來都是”作品”.
不過說回來,我很讚成繼續生產當年的”楊千嬅”, 起碼我你呢代會追隨的.
正如我也想黎明繼續sayolala o, 唔係我媽媽聽乜?William?邊個嚟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