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面前 用什麼帶來希望?

原文刊載於七月三十一日明報星期日生活

七月多事之夏,筆者現居的城市挪威首都奧斯陸發生沒人性的恐怖襲擊,中國溫州則有火車相撞的嚴重意外。願死難者安息從來都是對死難者最基本的尊重,為什麼這樣簡單的事在中國亦會引發爭議?這立即又讓我想起之前劉曉波於諾貝爾和平獎獲獎的風波,和前後兩國政府思維上的大差距。

殺戮一小時

挪威Utøya小島上,狂徒向人群亂槍掃射,人們蜂擁逃跑或跳入海中求生。有人衝進森林躲進洞內或山谷下,有人雖撿回性命,卻失足跌落數米山谷,嚴重受傷;有人被子彈射倒後詐死,躺在其他屍體之間而拾回性命;有在營地廚房工作的人藏於接近零度的雪房近一小時,手腳接近失去知覺,要在薯仔上小便以防狂徒察覺他們的存在;又有一十一歲男生站在狂徒面前求饒,說﹕「你已殺掉我父親,我只有十一歲,太年輕去死了,你放過我吧。」因而生還。

像是日本《大逃殺》電影般虛構的情節嗎?不,這些都是從挪威媒體裏生還者或遇害者的家屬訪問中剪輯的經歷。小島屠殺時間長達近一小時,這一小時改變了七百人及其家人的生命,這一小時又成為受害者過千過萬小時揮之不去的夢魘,然而,這一小時也成就了七百個不同的故事——無論是生還還是死去,都是歷史的一部分,都同樣值得聆聽及了解,我們的生命亦暗中受影響甚至是被改變。我們分享著這些經歷,亦分擔當中無法承受的痛。痛楚無法輕易洗去,卻可集體分擔,讓痛楚變得更輕,更易應付。

挪威媒體喜歡以人為本的風格,文章愛用不同人物的訪問來對事件作出不同角度的描述及分析。人物由姓名到年齡及背景通常都如實報道,除了表明這些均是真人真事外,更重要是彰顯大眾關心每個人的表達,尊重每個人的感受。這又可解釋為何報紙均有讓讀者分享因事件而引起抑鬱的環節,並由心理醫生提供心理指導。

用玫瑰展示愛心,用愛心撫平傷痛

大型慘劇往往是凝聚國民的最佳時刻,在悲哀籠罩整個國家時,脆弱心靈要好好安撫,社會需要的是彼此的關懷。這份關懷能讓大家明白世界還是美好,絕望中還有曙光。挪威悲劇的發生使整個民族凝聚,表現出高度團結。七月廿五日民間發動的Rosetog玫瑰遊行在全國各城市進行,奧斯陸更有二十萬人口——全城三分一的人口聚集在市區,人山人海,擠擁得動也動不了,遊行更迫不得已取消,情比國慶更墟冚,意義深遠。群眾不止是悼念遇害者,更是向恐怖襲擊者及恐怖信念有力還擊,彷彿在傳遞一個信息﹕挪威人不會因極端暴力而放棄理想的和平信念,更不會因一個喪心病狂的挪威人而污染整個民族重人文、愛和平的個性。

遊行除了製造當日的盛外,遊行人士更將手持的鮮花留在奧斯陸市中心的每一角落,處處留情,粉飾破玻璃處處的受傷城市,安撫被嚇驚的心靈。鮮花散落在大街小巷,忽爾間成了奧斯陸的新景點,其中城市中樞大街Karls Johan Gate的盡頭便鋪上了一條玫瑰之路,直指皇宮,路的終端以一顆心作結,暗喻整個社會的道路依然充滿著關心、愛心、決心,甚至是良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面對無辜的死難者,無論本地或是外國遊客都難免感到心酸,大小花海前不少人都眼有淚光,場面無奈。當中不乏行人在災難現場及花海前拍照留念,拍照不一定與不敬拉上關係,一張一張照片都化成歷史證據,讓照片流傳分享,讓我們能緊記歷史,認識事件才是重要。讓慘劇的悲慟情緒轉化成正面力量,讓慘劇的代價成為推動社會人文發展的代價;讓死難者的喪生變得有意義,從中學習、反思、改善才是對已成事實的悲劇的正確態度。

從歷史學習,從悲痛中成長

久享太平的奧斯陸如像驚弓之鳥,挪威就算是政府總部或皇宮前守衛亦不特別森嚴,重要政客或官員亦如像平民一樣可以在超市裏撞見。其中坊間一大笑話,便是城內守衛最森嚴的地點弔詭地是美國大使館;本地人亦愛戲言方圓百里難見警察,稍一陣子前亦有討論是否要增配巡邏警員以防止罪惡。意想不到,警察突然間在城市內隨處可見,警方不斷收到誤報並封鎖不同區域,星期三早上警察又因發現可疑旅行箱而封鎖中央車站三小時,一度癱瘓所有火車。這一役後挪威警方上了沉重的一課,大神經被如此暴力地挑動,也許從此挪威會加強保安設備 ,神經兮兮良久。

其實,溫州意外中,市民爭相捐血或是民間自發舉辦悼念活動,均證明生活在中國的人民與挪威人一樣充滿關懷一樣有愛心。然而,官員面對人民質疑,依舊只支吾其詞,不敢面對事實。引用受害者家屬楊峰的正中要害的指摘﹕「我們要的不是一個造作愛面子的政府,我們要的是一個尊重每一個人民的政府,一個如普羅百姓般有良心愛心的政府。」用中國傳統思維來說,一個政府可以輕易地讓一家又一家破裂,國讓家亡,如何持國?人民既為官員的衣食父母,官員卻不為民著想,父子關係如何能持久?一個人不能坦誠面對自己的錯誤,難成才;那一個國家無法坦白面對錯誤,又如何成大國?

活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因為互聯網,我們由從前僅是旁觀者的角色變為主動參與的角色,既在觀看歷史亦在編寫歷史。因為互聯網,我們目擊、分享再反思,我們不再愚昧,不再受騙,我們求理亦求真。我們有高尚的民智,我們不能再容忍愚民的手段。我們一人有一把聲音,圍牆再高我們都能把真理愈傳愈遠,愈辯愈明。我們並非滋事分子,我們希望的,只不過是要希望世界上所有人均能從歷史中學習錯誤,希望每一單位都抱人最基本的惻隱之心處事,不要輕易再讓悲痛的歷史重演,讓已逝去的生命變得有價值。

文、圖 Damon@奧斯陸


Leave a Reply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