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咖啡店,酒吧,八月三十一日Oslo

廿四小時,廿四小時可以發生很多事,可以建成一層樓,可以拖倒一層樓;生命可以誕生;生命可以完結。

【Oslo 31 august】,Joachim Trier繼首套電影【Reprise】後沉寂五年的第二部作品,終於面世。這是一個發生在Oslo廿四小時裏面的一個故事。

記得當年看【Reprise】已經讓我看得心情七上八落,那些對青春對理想對人生的描述,很赤裸,亦很真實。想不到,【Oslo 31 august】便更是一套帶有強烈寫實感覺的一套電影。

電影故事很簡單,就是有關三十四歲的Anders是道友,將會走出戒毒所,面對新的生命。Anders並非那些我們認識的典型道友,他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對生命有追求,有意見,之前從事報紙的一個人。電影沒交代為何他會染上毒癮。然而,我們卻感受到,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經歷了人生的低潮。現在他想從低潮中走出來,不過,人生並非如電影或是一個未經歷過相同經歷的人口中所說的簡單容易。

當中,他這樣說,我三十四歲了,要我一切都沒有,重新開始?

【Oslo 31 august】是一部沒花巧的電影,單純用電影最單純——映像的力量來讓你感受電影角色的情緒及氣氛。電影厲害的是他可以用俗套手法來不落俗套表達一些很簡單的感覺及氣氛。這電影,固名思義,是有關Oslo的一天。一天,其實已有一個很symbolic 意思,天是時間的一個重要單位,人生基本上就是一天又一天地過。而Oslo,就更是表達,這不只是關於一個人的事,是Oslo的故事。

Joachim的電影語言很簡單,亦可以說是很學術派,電影都很冷靜,卻在冷靜中有很多細微的東西讓電影變成一部十分哀傷美麗的作品。電影用舊的Oslo城市footage 開端,以2000年Oslo拆倒Philips Building的一幕來開始,當中的指向,已明顯可見。電影其中一個signature 就係在long take 中有很多慢慢在zoom in 的處理(讓我想起Wavelength?!)。電影還利用簡單的剪接,創造了一些很簡單卻很美麗/poetic,令人難忘的畫面。

Well,講咁多,其實係【Oslo 31 august】真係一部好哀愁的電影。它的哀愁是有關城市的哀愁,有關生命的哀愁,有關人與人之間的哀愁。若然想看一部如何可以用幾乎沒有任何happenings 或climax 的電影,只用一些基本conversations 及生活過程便能構成一部這麼令人深刻的電影,那【Oslo 31 august】便是一部好好的示範作。


2 Responses to “電車,咖啡店,酒吧,八月三十一日Oslo”

Leave a Reply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