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珠有眼無珠,冇眼睇

改編漫畫/漫畫真人版冇話要跟足原作,不過呢套龍珠真人版造形選角至美指都睇得出品味之低,好難說服人套戲會好睇囉。(全相)

睇下呢個法國的production team 做的悟飯鬥十七十八號土炮得來又捉到哂龍珠的精髓,保住龍珠的色彩鮮明同漫畫感,你睇你,會造什麼出來呀荷里活製作。


挪威的灰調重奏


導演︰Joachim Trier︱國家︰挪威︱ 年份︰2006

【Reprise】可以是挪威版的【This is England】,都是有關青少年、成長與國家社會環境的故事,不過【Reprise】明顯看得出導演的取向,說的是兩個23歲將青春獻給閱讀與寫作的故事,Erik與Philip,他們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緊隨的人生卻出現了不一樣的改變。

【Reprise】中的一班角色中都是沒有血沒有肉的,對生活無憂卻對生活與前途有自己的態度,卻沉醉於自我的或是狂喜或是傷懷的漩渦之中,我想,這也許頗是挪威這個富裕國家裏的青少年的某程度反映。電影中的故事其實是刻意地將其含糊,Plots其實不是故事中的重點,反而是當中的氣氛與整個故事的表達手法才是電影的重點,以第三身的旁白不停地為角色們剖白內心世界,更不斷闡述似是而非的幻想片段,都是令這電影變得複雜深化的處理。人生嘛,有幾多是真幾多是空想,有幾多挫折幾多起伏,也會隨著時間而慢慢丟淡,剩下的只有對那些事留下的一些內心悸動,一些褐淡卻糾纏的顏色,像電影中的奧斯陸的色調,淺淺淡淡,有時會覺得其實只不過全是一層灰;像電影中下細碎的片段,留在腦海中的記憶永遠也只剩下這些七零八落的略影。

看到一篇導演Joachim Trier的訪問,被問及會否拍會是Blockbuster的動作特技片,他這樣回答「 No, I have been approached on big studio movies and I’m not interested. I want to do stuff that I have a very personal relationship with. 」我想,這部【Reprise】大抵也是他的青春故事。

題外話,生於丹麥的Joachim Trier一看名字,便會令人好奇︰他與Lars Von Trier有什麼關係,原來,真的有關係,遠房親戚。單是看他的樣子,也覺得兩人長得也有丁點相像了。(你唔好同我講話北歐人個個差唔多樣)恰巧是,Lars Von Trier也剛有《少年尼采De Unge år: Erik Nietzsche sagaen del 1 》。

p.s.再google 一下,原來【Reprise】有在台灣上映及推出dvd,譯為【愛重奏】,點解香港冇?

延伸閱讀1(訪問)


狗Hund Hundur Dog

以狗Dog (Hundur)為名,來自冰島的動畫家 Hermann Karlsson所創作的一分鐘短片,取材於家庭中的狗的過世,一個憂心忡忡的出色animation。[去片]

Hermann Karlsson冰島人,在Edinburgh的Edinburgh of Art攻讀Animation的master,與同學Trevor Courtney畢業後組成以在Edinburgh為基地的創作公司Igloo,為不同公司製作廣告與promote,全部都是水準之作。


星級酒店的廣東話

由英國獨立製片公司Carnival為BBC1製作的《Hotel Babylon》一向是我喜歡的類型,以五星級酒店作背景,先以series一來將逐個大酒店的內幕踢爆,到series2加強角色的故事,至到series3更加強笑料及膽色,來個角色大洗血,每集都能讓我愉快地度過一頓午飯或早餐。《Hotel Babylon》好睇在整作製作成熟而帶有玩味,拍法也堪玩味,常常會加入不同的點子或是parody其他電影的情節,像series 3 的最新力作便是玩Queen的《Bohemia Rhapsody》。慶幸series3仍然保持水準,亦慶幸在BBC的網頁上已經公佈2009年將會有series4,不過,series3 episode 7 這一part,是看得我最O 咀。

中國文化或中國人或中國城市或香港曾經多少次被錯誤地在不同的外國電影represent?有多少次是那著那些最幼稚的stereotype去地呈現?這次《Hotel Babylon》講中國廣東女子被騙到英國賣淫,問題就是扮演中國人兩位黃皮膚演員不操廣東話卻操可能比外國人還差的廣東話,其實也可以原諒,至少也是真的在說廣東話,也明白他們在說什麼,只是對香港人講廣東話的我們,就有十個好笑。有時常嘲笑無記電視劇常找個香港人去扮日本人,加個「呢」加個「height」就當自己是日本人,這次英國製作都出現如此笑話,好笑。其實去唐人街找也找到不少香港人吧?

「你o係度做乜野呀。」「我height來,帶你返kwai家」 片段一
「mount mount行」「走啦,steve」 片段二


法國現代偷情故事


導演︰Emmanuel Mouret︱國家︰法國︱ 年份︰2007

《Un baiser s’il vous plaît(Shall we kiss)》港譯《吻下來,豁出去》,我也幾乎忘記了為何會在電影節中選這套法國的愛情喜劇,因為法國片種與及這類愛情小品均不是我最熱衷的類型。不理如何,由37歲的年輕導演Emmanuel Mouret執導、編寫加上親自演出的這套愛情小品,籠統地說其實是一個說給天下間所有已有伴侶的人的一個警世寓言,這寓言簡單得有如麥太說給麥兜的故事,「有一日,有個小朋友,佢講大話。第二日,佢死左」,大概,這個愛情寓言,也可以這樣落筆「有一日,一對各有伴侶的人,因為偷吻,戀上了。但是因為本身已有伴侶,所以死了。」

當然,這不是全部,最後應該還要加上一句「但是,死了後,又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幸運」,這就是令整個故事變得有趣荒謬的地方。

故事就是講述一男一女,在街頭偶遇,各自都名花有主卻各自觸電,然而,男的想吻女方,女方便說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來警戒自己。落筆幽默,巧妙地將不合理的「不忠貞行為」變為合理、道德化,化為一幕又一幕騎尼滑稽的場面,便是電影最好看的地方。以一部主流愛情喜劇來說,算是一套想法大膽又好玩的電影。

官方網頁


那些花兒,水滸傳

其實我一直都很喜歡看林奕華的劇,看的不多,但每每都因而得到驚喜與感動,那份驚喜與感動都是來自舞台這個獨特的媒介,也是一個我最陌生不熟識的媒介。

【水滸傳What is man】看前沒有心理準備,原來是處境喜劇Sit-Com為骨幹。大底,還是很林奕華式的舞台劇,一連串的片段集散,對白間充滿了智慧,舞台上運用了很多聰明的點子而變得好玩突出起來。看【水滸傳】,是好笑得會大笑出來的那種,因為是玩得太盡,玩得太盡通俗的流行文學,香港地區加入的由「好傻好天真」到「鄧光榮公審鄭少秋」都搬出來笑。大抵,通俗而精準,大路而啜核,有點像黃偉文的歌詞,男人是甚麼,從一連串的通俗stereotype當中,我們找到一個又一個淺淡的想法。

先有張孝全的浪子言論,女人是一個個浪,那有人會為一個浪的消去而傷心;再有韋以丞的刀最重要是小,大刀不合潮流的偉論;又或是王耀慶的一頭虎,要先等「專長是給狼吃」的羊群被狼吃掉,再吃掉狼的野心。不是喜劇的場境,最窩心的有張翰的「酒」一幕,說街燈打擾了想睡的人,而他就要用槍逐盞逐盞的打掉,讓這想睡的人去睡,而他最後一槍射向太陽,為這個世界換來永久的平靜。

當然,朱宏章在K場那幕,唱起朴樹的《那些花兒》,也叫我動容。我也很久沒聽過這首歌了。

P.S.會玩盡四大名著的林奕華,在台灣已經在07年年尾上映了《What is Fantasy西遊記》了,也蠻期待可以觀看。


朴樹 – 那些花兒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在哪裡呀
幸運的是我 曾陪她們開放
啦 想她
啦 她還在開嗎
啦 去呀
她們已經被風吹走 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如今這裡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
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在哪裡呀
我們就這樣 各自奔天涯
她們就已經被風吹走 散落在了天涯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在哪裡呀〕
我們就這樣 各自奔天涯


電影節首映︰匈牙利的銀河影像


導演︰Benedek Fliegauf︱國家︰匈牙利︱ 年份︰2007

因為事前沒有清楚看電影簡介,所以作為小弟電影節kick-off電影的《Milky way(銀河影像)》實在頗為驚喜,初看頭幕竟讓我回想起「當年」上堂睇《Wavelength》的記憶。

Milky Way即是銀河、天河之意,而匈牙利導演Benedek Fliegauf的這套《Milky way(Tejút)》,拍的雖然是地球,但出來的畫像也確實有如在看外太空的一樣超現實。

電影由十個Tableaux shots組成,加上全是long take 再加絕大部份都是long shot或是extreme long shot,可想而知單想要娛樂的,這電影就一定是得個悶字。然而,電影就是要玩弄觀眾對敘事的期望,先以第二個場景,那個露營者在山上的dramatic故事來先讓大家以為往後都是全暗藏這樣的戲劇化情節。當然,這是誤導。

十個場境,都是精心設計,選取了特別的cityscape與landscape拍攝,卻配以不真實的soundscape配搭,就是奇異的空間感。場境上刻意的讓畫面變得平面化,好flat,將畫面變成最基本的平面磚塊,聰明地將每塊磚塊都調動得宜,讓觀眾要逐格逐格去觀察有否「QK」。再將所有電影中的人物變得「怪物化」,沒有人會說話,卻會走得奇奇怪怪,像個機械人。又將整個環境變得異化…或者,一個「defamiliarization」字眼可以概括這個超現實的空間。

坦白講,十個場境中,不是個個好看,尤其不喜歡老人家跌低那個與尾二道別的那個,前者畫面上變得不夠FLAT,後者劇情上變得太CHEESY明顯。不過,露營那幕或是單車那幕或是泳池那幕,或是閉幕那幕的奇怪肢體動作與舞蹈,都很好看。或者,導演的自述會更易概括這電影︰

“the place where we live for what it really is: one planet in an infinite universe. In this film there are no countries, cities, and political conflicts. Instead we see the biosphere, timeless landscapes, and the curious and mysterious beings living in them: ourselves. Milky Way is a unique kind of nature film, where instead of giraffes and penguins, we see humans”.

連結Barbican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