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雖然忙,但總是落力找最多的新音樂,讓生活可以繼續有歌伴我行。或者因為美國的社會經濟背景的影響,特別出產到一些較「硬朗」的反叛聲音。Ezra Furman是上半年我的喜愛,用懐舊rock唱出drag guy 的樂與怒,這次愛上的美國之音則是來自, Virginia的樂隊Car Seat Headrest的大碟【Teens Of Denial】。
Car Seat Headrest的聲音主體是很簡單的,就是Garage、grunge 搖滾唱出的underdogs的青春。而這首單曲《Fill in the Blank》則是首既甜又苦的「情歌」,有關depression。
You have no right to be depressed,
You haven’t tried hard enough to like it
Haven’t seen enough of this world yet
But it hurts, it hurts, it hurts, it hurts
We were both writing as this one character, and whenever we were stuck, we’d ask, ‘What would Whitney do in this situation?’ We personified the band name into this person, and that helped a lot. We wrote the record as though one person were playing everything. We purposefully didn’t add a lot of parts and didn’t bother making everything perfect, because the character we had in mind wouldn’t do that.
不只Game of Thrones,在很多地方南與北都是有兩個很強的個別身份認同的,英國就當然是其中一個有最淸楚南北分歧的地方。不計Scotland,英格蘭北部一向是與整個以London 為中心的南部角力。當然,稍有音樂常識的人都知其實北部一直都出產很多文化產物,尤其是音樂,很多出色英國樂隊其實都是來自北部。
三十五年沒有公開演出過的Kate Bush 對傳媒解釋,鳫來這廿年來不走出來的原因,原要是因為為了兒子著想,想兒子在正常環境下成長。然後,當在Before the Dawn演出之中,看到她十六歲的兒子Bertie 作和音、演員及演唱,就特別令人有種說不出的感覺。Kate Bush改了The Ninth Wave的結尾曲The Morning Fog 的歌詞,由I tell my father 改為I tell my son,她唱出這句時的那個表情,母愛泛濫程度簡直爆燈,真情過真情。
然後一直他們兩母子的互動肢體語言都是很好看的。話說,原來Kate Bush 之所以夠膽重出江湖開演唱會也是因為Berite,她更說他是她的創意靈感。2013年三月她突然問Bertie,「Shall we do some live shows?」Bertie 回應「Yes. Absolutely!」如此這般,就是因為Kate Bush 說她想做與唱片不一樣的工作並突然感到有很強的觀眾交流的意慾,所以Before the Dawn 就成事,她花了過年時間籌備。
幸運地,我竟然買到門票,買到這個在銷售後十五分鐘就賣淸的演唱會門票。然後,看這個演出,實在突然感到真的love is all around。現場觀眾的激動及投入,是我看過這麼多演唱會中沒有見過的。他們不是瘋狂,但就是每首歌的掌聲都突別響亮,他們每每站起鼓掌都突別有勁。當然了,三十五年沒看過Kate Bush,誰又不興奮?
整個演出就正如外間所說一樣,好Kate Bush,好theatrical,好奇幻亦好British。基本上這是我首個看過的演唱會當中,真的把一個演唱會變成兩個敘事話劇,沒有bullshit 沒有多餘地方。它是既有點old school 亦很現代,既奔放又含蓄的一個演出。
事前Kate Bush 早透露她的聲音已唱不到早期的高音歌曲,所以基本上早知道她不唱Wuthering Heights了。唱了整張The Hounds of Love,你還想點?
能夠看到傳奇性的Kate Bush,除了是唱作女生的先峰,然後她一直都是沒有按住本子做事的人,鍾意唱就唱,鍾意自己點跳舞就點跳舞,鍾意收埋自己做師奶做左十幾廿年就係咁話——這才是真正的artist,真正的歌手。回家後仍不斷翻看她的MV 及演出,實在是神奇。她的神奇及藝術性,不是扮出來的,由她平時說話的細聲細氣絲絲文文十分posh,到她一出聲就怪聲怪氣,一跳舞就完全變左另一個人,就知她是真正的藝術表演者。最近好頂不順各界齊hype 的St. Vincent,其實她亦是KAte Bush的fan,St. Vincent,就是那種try very hard to be different to be special 的那類,受不了。
Teleman 相反則是indie pop的精品,由Bernald Butler 監製,Teleman 的前身是Pete and the pirates,現在玩的是精緻的獨立流行,而主音Thomas Sander的高頻聲線的那種delicate, fragile質感配合這種音樂實在是㚒得不能再㚒。
其他今年的重點專輯包括Morrissey 的【World Peace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應是Morrissey solo以來其中一張最出色的專輯,以latin 元素點綴Moz最好聽的風格;有Todd Terje 的【It’s Album Time】;有丹麥Sleep Party People 的Floating;有Pavement 的Stephen Malkmus and the Jicks的【Wig out at Jagbags】;Manic Street Preachers的【Futurology】⋯⋯
單曲方面今年有不少喜歡的單曲,Caribou 的《Can’t do without you》絕對是top songs之一,然後Perfume Genius 的《Queen》亦然,Morrissey 的《Art Hounds》,或是Alvvays 的《Archie, Marry Me》亦是,呀,Hot Chip的Alexis Taylor 的《WIthout a Church》亦是⋯⋯
跟瑪嘉烈說起,原來她亦懂Nico and Vinz 的《Am I Wrong》,不過,她以為這是德國或是英國的單曲。「我怎樣也想不到他們是挪威人啊」,當然,這樣sleek 的production 配這樣好的groove 與beat 在挪威不是常見,但亦不是不存在,像Erik & Kriss又或是Karpe Diem 都是Nico and Vinz的類似組合,不過分別是Nico and Vinz唱的是英文吧。
Nico and Vinz原叫做Envy,首支單曲《In Your Arms》上年已在挪威電台播足大半年;之後《Am I Wrong》在挪威上年亦已經播左一輪,點知今年年初Envy 正式簽美國華納,單曲就響美國走紅,成為繼A-ha 及What the fox says 後第三支打入Billboard 二十大的作品,實在犀利。
而家單曲在英美歐洲都大hit ,youtube 有過四千萬點撃,好野。而單曲《In Your Arms》確實是抵紅的,sleek, smooth 得十分流麗,而歌詞亦寫得好,以很personal 的筆調寫出不少underdog的青少年心情,寫出那種desperation 及接近confession的層次,尤其是這句就特別美麗
Now am I wrong (am I wrong)
For trying to reach the things that I can’t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