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Kid 有冇電都一樣好聽

Hybrism的Label下的瑞典Gothenburg樂團The Kid玩的是synth pop,最新單曲《Mayhem troopers》在Hybris的網頁上早已供免費下載,音樂依然是一壓八十年代的味道,因雄厚的女主音提供的特別線索而配合上brass樂器等,特別有種古樸堂皇的感覺。然後,脫下了電子樂器編曲又如何,在PSL這個專去找不同音樂人在瑞典街頭/室內獻唱的網站The Kid 便在Stockholm街上演出了Acoustic版本的《Mayhem troopers》,一樣好聽喎。


If you believe in R.E.M.

當在聽R.E.M.四年後的新作【Accelerate】時,又在將他們的舊MV溫故之新。看來自被評為R.E.M.最佳大碟的【From Automatic for the People】裏的《Drive》的MV,人海的畫面依然震撼,充滿著力量與壓迫感,亦讓我想起同是玩人海的Adidas廣告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導演︰Roy Andersson︱國家︰瑞典︱ 年份︰2007

《You, the Living(人啊,你為甚麼)》,Roy Andersson 網頁中,這是「A film about the grandeur of existing」。

取材於一敘事詩,當中的警語是「Man is man’s delight」,而Roy Andersson的解讀是,Man is man’s fascination,除了喜悅,人亦是人的煩惱根源,包括痛苦、危害、威脅。

人生啊,很坦白說,越年輕的創作人,越喜歡去探討人生的問題,然而,他們所探討的,總覺得只像紙上面的一層灰,陳腔又故作聰明,怎樣也不夠一個已經六十多歲的老人家來說人、說人生來得具說服力。

《You, the Living(Du Levande)》,依然與舊作《Song from the second floor》相承著同一個調子︰塗白臉的中年人,荒誕的悲劇,卻是得來最是哭笑不得的窩心反應。電影中依然是沒有主流的敘事,似是而非的一個又一個故事,半夢半醒的一個又一個的人生碎片,莫得莫失的一種又一種的失落感受,就是捕捉了一些生活上的細節或是感覺,化之為一幕接一幕的Tableaux vivant式的處境話劇。一如以往,電影的音樂依然是動聽,依然是充滿著音樂與音樂感,像人生。

不過,雖說人可以是人的快樂,但在電影中我看不到多少歡樂,唯一歡樂可能是那個塞車途中,說起那個趣怪的夢的那個︰他在夢中被送到電椅執行死刑,荒謬地。至少,這只是夢,換來一笑,比起另一角色Anna,迷上那個Rock star Micke Larsson,卻只能在白日夢中與他有個美滿的結局。

人生啊,Anna那個美夢成真的白日夢,一切都美好得讓人忍不著為她感到喜極而泣,然而,也只是夢。很難用一言一語說Roy Andersson 的電影是怎麼樣,至少我也沒有這樣的企圖。很喜歡這電影,看電影節其中一重頭戲便是想看這電影,縱使明知道網絡上這電影是隨手可得,依然堅持要到戲院看,因為看《Song from the second floor》便讓我感到在戲院看必然會動人得多。

由此至終很喜歡Roy Andersson的風格。2007年的最佳電影,甚至是人生的最佳電影,我會選這套。


Det Är Slut

來自瑞典的Melinda Wrede已經在2001年推出過一張唱片,然後轉戰電視工作,最近才透過有老牌Orup的label Roxy Recordings推出新的單曲《Det Är Slut》。單聽intro兩把清脆明亮的結他聲,還以為是像at17般那些青澀的結他流行曲,不是,原來是首rap與pop rock混合的作品,比起2001年時那首平庸的派台rap單曲精彩多了。在輕快的節奏中不經意讀唱並反覆唱著「Det Är Slut(That is over)」,到肉。

Myspace


瑞典側田

我知道如果香港雜誌要介紹呢位2007年推出了Debut Album 的瑞典唱作人Jonas Game的話,一定會用瑞典側田來形容他,因為頭上沒有多少毛的他一樣長期戴帽,尤以《New City Love》裏戴著Cap 帽、赤裸上身的他跳跳紥紥、樣子傻下傻下最有側田的影子。

由 Göteborg的音樂Label Yours Sincerely推出,不是如同品牌的Boat Club或Air France般玩浪漫電子小品,反而是玩indie pop-rock/punk格局,爽朗乾淨。不論是《ADHD》到《Nothing To Lose》到《New City Love》都有燦燦的結他、流暢的旋律、重重回音的人聲伴隨,夏天啊!

ADHD MP3 直接下載


戴佩妮的我想也沒關係

之前的《吹嗶嗶》聽得我一陣心寒,然後經過了變化不大的情歌《一念之間》到不俗的《Lafite》嘗試電子、氣氛低沉內省,第四首露面的單曲叫《我想也沒關係》,原來是直譯其舊作《It’s alright》而得名。

最喜歡戴佩妮的就是聽她那份率直自我與那份瀟灑,綜觀華語樂壇,唯有她有那份味道。這幾年我就是摸不著頭腦為何她這幾年的她為何總以少女味重重的樣子來拍照,而歌曲也漸逐多了那份媚味。嘩,然而,聽罷《我想也沒關係》,我便知道原來那陣味是依舊的。由之前的《好感覺》到《等你回來》再到《It’s alright》到這首《我想也沒關係》都是玩民搖加爵士,都是玩Jazz Fusion,都是很適合她。這支《我想也沒關係》應該是她眾多同類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首,回歸到簡單的樂隊陣形,兩支結他作主打,應騷的騷,應有力的有力,應不羈的不羈,到尾部的和音合唱及Ad-Lib又是十分精彩,就是很對勁的Country味道。

一直知道戴佩妮的音樂不是前衛,她唱民謠已經唱得夠好,反而過多的編曲及過多扭捏的演繹會不太適合她。

我想也沒關係

主唱:戴佩妮
作曲:戴佩妮
填詞:戴佩妮
編曲:
監製:

歌詞

你若想看仔細就請你靠近
我對你而言也許是透明的 
你若想說清楚就請你呼一口氣
好好讓我耳朵醒一醒

這燈火下我遇見日出的倒影
它說 這步伐有太多的秘密 
所以我走我的途徑

我想也沒關係 就算我沒有出息
我還有聲音的眼睛
來捕捉你擦肩而過留下的美麗
我想也沒關係 就算我不夠聰明
我會用我的熱情試著去瓦解這城市的擁擠

別人看我還不夠仔細
也許是我情願是透明的
說了太多卻忘了呼吸
也許是時候讓耳朵甦醒

這燈火下我遇見日出的倒影
它說 這步伐有太多的秘密 
所以我走我的途徑

我想也沒關係 就算我沒有出息
我還有聲音的眼睛
來捕捉你擦肩而過留下的美麗
我想也沒關係 就算我不夠聰明
我會用我的熱情試著去瓦解這城市的擁擠

太多藉口 沒有幫助 太多追逐 沒有歸屬
太多關注 只會泛起你更多假象性的保護

我想也沒關係 就算我沒有出息
我還有聲音的眼睛
來捕捉你擦肩而過留下的美麗
我想也沒關係 就算我不夠聰明
我會用我的熱情試著去瓦解這城市的擁擠

戴佩妮個人網頁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