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片分享,請各行各路

中國人「義務」去講普通話?上海人邊度人都冇「義務」去講普通話,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化特色,唔好用「中國人」一個大label去製造什麼「愛國」感覺。一個國家唔係只可以容納一個語言,最簡單看瑞士,一個有多個法定語言的國家都係一個國家,點解中國人要只講一種語言?

語言係用來溝通的,選用一種語言去溝通係為方便溝通,並唔係什麼義務。

一個國家只能講一種語言的,除了簡單來講係覇道外,其實仍停留在殖民國家時代,誓要用強硬手法去將國家分歧減少,硬把國家統一吧。這些東西殖民地年代英國多國都做過,例如英國迫害威爾斯語等,我只能說,大陸真係冇讀歴史之餘,仲要係犯緊人家犯過的錯誤。

我又唔認真咁講,既然我地係狗,咁最好大家各行各路你唔好來搞我地,好唔好?我知道大陸有好多人係好人,但確實好多大陸人都仍然係不知所謂。我知道一個地方有人好的有人差的,但從我感受,大陸有好多人的想法仍然係

題外話,這個人是真的是教授?我不得不感到悲哀。


聖誕冷衫,冷誕晒冷

還記得【BJ 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 Diary】裏頭,Bridget與Mark的首次碰面嗎?那件Mark親手織的聖誕冷衫,其實正正代表了Mark的為人。守舊愛傳統孝順,對,Christmas Jumper在外國來說就是一個傳統聖誕的東西,聽說美國人至少家有一件,不過,挪威人Lars Holdhus就不只有一件,更有百五件。

居德卻是挪威人的Lars Holdhus是聖誕毛衣的收藏家,因在儲聖誕毛衣並每件親自穿上而做了一個archive而引起英國報紙的關注,現已被挪威本土nrk及不同媒體報導。

不過他儲不是現在流行的新款被摩登化的聖誕冷衫,而是傳統五顏六色的那些。

Lars Holdhus稱其實儲聖誕冷衫全是因為在十歲左右佢便有第一件自己o既聖誕冷衫,並覺得佢地靚,所以開始買。佢更習慣日日都著聖誕冷衫,現已收藏了百五件,目標暫時是五百件。

Christmas Jumper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其老土冇design冇美感的經典聖誕設計,是出名被愛靚講fashion 的朋友普遍label 為「核突」的東西。所以Lars Holdhus收到不少憎聖誕冷衫的haters說會「見一件燒一件」。另一邊廂亦有人在做核突冷衫的「衫意」,生意好好tim。

正如BJ 單身日記中,其實聖誕冷衫在外國來說就是一個很family 很傳統的東西,不少母親大人都喜歡親手織返件。這其實是一件很有人情味亦很溫暖的事情,情況有點像香港的母親大人喜歡織冷衫一樣,就似我呀媽一樣。我從來都覺得其實著起身,有時係羅膽一點,確實老媽有時用的頻色係破格一點,但其實我都覺得其實是好有型格的。

不過挪威冷衫的pattern 就真是靚好多了。


研究指出大熱作變得更吵更重覆

根據英國報章independent報導,英國學者研究出當代音樂是更嘈吵,節奏上更重覆;他們亦指出八十年代的流行曲是創意上的頂盛期。該研究團體更研製出state-of-the-art machine來學習流行曲的演算法﹐可以讀出那些流行曲能可成功進入銷量榜高位。

當然,此研究是針對英國音樂,與中文音樂並無太大關係。不過由九十年代開始尤其是香港流行曲的單元化基本上不用學者研究也看得出是倒模情歌當道,此才是香港樂壇了無創意的原因。


twitter又好微博又好fb又好,最好唔好人傳你又傳

其實大家一直都知咩叫語言的威力,最怕d人閒言閒語,流言蜚语……等等,既然知道,咁大家最好唔好咁鍾意當網路警察,聽到邊個傳話邊間餐廳做錯某樣野,就瘋狂咁傳要畀大家知道黑店云云。最好tweet 之前,think twice 啦。

尋日睇到微博某樂隊成員話某間餐廳係黑店,嚴重亂加單,老作二千幾蚊,要號召大家要抵制黑店。短短一陣已有千幾人轉發。即係咁,我即刻諗起最近聽電台聽到話一間在英國開左三十多年的廣東餐廳被網絡傳話佢地用狗肉,然後仲有客人吃到一張狗的microchip,然後又被傳破產云云,令到佢地生意受損,聲譽受損。

其中個店主咁講

The moronic people who start these things have no idea of the implications. It takes years to build up a good reputation… this could absolutely ruin us

即係咁,我唔係話呢個微博case 係同呢一個case 一樣,只係想話,好多時呢d 傳來傳去的,其實你根唔知道事件來龍去脈,你咁傳話人地係黑店,人地可能就咁冇法翻生。我明白大家的使命感,只係大家亦諗諗其實呢d 情況好多possibilities:人為錯誤?個別職員操守?傳開果個人係惡意的?…….係咪要一次定佢生死判定佢係黑店?

即係咁,我意思係最好呢d 消息,你使命感再重,都唔該問清實際情況,而家個人變成傳媒,做個人twitter 或微博都唔該要負返一d 媒體責任,唔好淨係識做大喇叭人講你又講。我覺得呢d case,你冇返幾個人同樣話,係呀,我都乃過野,你都難判定佢地係咪真係刻意咁做。

同埋既然傳聞話d 酒樓餐廳加單情況咁嚴重,我覺得與其傳人係咪黑店,不如整個campaign叫大家記得check 單未仲好,咁樣係最簡單打擊所有錯單事件啦。


掉蕃茄掉蛋掉蕉都難發洩心頭憤

「他離開會議後又對記者表示,出席答問大會本是是討論問題,但受到個別議員的破壞。希望市民多加討論,究意議員需要一個怎樣的文化,相信市民都會珍惜包容的文化,珍惜既有的核心價值。」

不知所謂。

我地當然唔鍾意流氓,但其實我地更憎衣官禽獸,笑面虎,虛偽的人,偽君子……曾蔭權,扭曲事實,利用傳媒,分化港人,你任職以來呢d 未係你的成就囉。

我用左好多時間在面書因呢件事上討論,真係好洩氣,基本上仍然有人對「掉野就唔o岩」理由就反社民連。Okay,我覺得鍾唔鍾意接受唔接受buy 唔buy 好personal,但如果你唔鍾意社民連但睇唔出究竟呢件事錯在邊個的,咁就冇野好講。

再搞笑的,係有人將掉蕃茄掉蛋變為十惡不赦,同殺人放火一樣。呢個真係冇野好講,最基本的不同都分唔出,咁我真係覺得討論落去冇意思,因為好明顯呢d人基本的分析能力都冇。

同時,講返掉蕃茄,點解要掉蕃茄?既然佢地係爛仔,點解唔爆佢樽,拎摺凳!?呢個就係同殺人放火的分別囉。其實由古時開始,掉蕃茄掉爛生果蔬菜就係一種對手無寸鐵,身無權力的市民的一種有力抗議,表達不滿的表現,重點亦係呢種係一種「非致命」,打你唔傷,殺你唔死的表達。

中古外由好耐開始已有呢個傳統,睇電視電影我地都睇唔少,對遊街犯人大惡之徒掉爛菜爛果,唔係因為果d人冇禮貌,而係佢地對呢d 十惡不赥的衰人睇唔過眼,難服心頭憤。掉蕃茄文化再發展到戲劇同埋二十世紀初早期電影,對差的表演,對不喜歡的演員,掉蕃茄以達不滿,因為佢地係畀錢入去的人。

一九二幾年曾經美國有一個肥演員Roscoe Conkling “Fatty” Arbuckle 被懷疑強姦並導致整死另一女演員,美國不少市民都十分嬲,除左罷睇佢o既戲,d 人做 d 咩?未就係掉蕃茄落佢d posters 度囉。

我想講咩?其實掉蕃茄係一個屬於平民百姓無可選擇下的一個表達不滿不公平事的和平手段,有漫長歷史及傳統。我冇話掉蕃茄係一個好好好好好值得鼓勵的事,但睇野睇全套,當對住一個無乃高官,用權力阻你發言時,如此委屈,真係掉一百隻雞蛋都難洩心頭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