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無名英雄

台灣有望成為首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地區。可知這段改變社會的里程是經長年累月合四方八面的努力才能走到終點—不僅社運,台灣的流行文化亦擔當了影響社會觀點的重要角色。台灣流行歌手像蔡依林張惠妹等巨星不時主動支持LGBT運動,更不乏有LGBT主打單曲,蔡依林2014年撐同性婚姻的《不一樣又怎樣》是一經典,引起廣泛支持與討論。

公視推白先勇《孽子》改變台電視生態

台灣電視一樣走得前,將LGBT主題帶到主流,多得台灣有比香港成熟得多的非商業獨立的公共廣播,尤其是1998年才成立的電視台公視(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以高質素,非商業及知識節目作主導,製作過不少出色經典節目,像2003年改編白先勇,有關七十年代台北同性戀社群的《孽子》便是華語電視的代表作。

曹瑞原執導的《孽子》媲美BBC經典小說改編的史詩式電視劇的質素。它有完整的世界觀,有出色的演出,有動人的故事——更甚的是它有由影像與音樂湊合出來的文藝鄉土浪漫。由音樂人范宗沛所製作的原聲是華語電視的原聲傑作,當中淒美低徊的絃樂,正是那些雖年輕盛壯卻滿懷壓迫哀愁的男孩流連在公園與及溜冰場的最佳配樂——他們由當時的新晉演員范植偉楊𧙗寧張孝全等演譯。

提《孽子》,不能忽略導演曹瑞原。他對電視與藝術創作有高尚的情操及追求,他曾在雜誌訪問批評民視劇集對生命沒自己看法,僅廉價煽情,說:「他們把人的情感看得很簡單,不斷的從觀眾掏那種很cheap的感情,來完成商業利益,這是很不道德的。」他相信電視質素與人民生品質有直接關係,這或者就能解釋為何他的電視作品總是口碑滿道,並積極把白先勇的傑作搬上電視的原因。

台灣文化風開放,電視廣播教育大眾,將LGBT議題帶入主流討論,都製造了台灣同性婚姻能夠合法化的重要環境。文化大國英國也只不過在四年前2013年才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天主教座大的北愛仍未合法),而當中的路亦一樣漫長崎嶇——兩地其中一共通點是英國電視也積極將LGBT帶入主流。

英電視Queer Britain 探索不同LGBT 議題

除了近代英國電視極具影響力的Russell T Davies 創作的經典Queer as Folk 及他其他LGBT 創作如Cucumber、Bob & Rose、Torchwood 外,就算是全球大熱的電視劇亦不乏LGBT角色。大熱青春劇 Skins 每一輯都有LGBT 主題,就是婆媽肥皀劇如EastEnders, Coronation Street等亦早加入LGBT 主線,最近合家歡長籌的Sci-fi Doctor Who 亦在最新一季加入首個女同性戀夥伴,可見LGBT 在英國滲透度之高。

年輕人電台BBC Three 近年積極製作有關敏感題材的節目,LGBT 主題是座上客。最近由Youtuber Riyadh Khalaf 主持的紀錄片系列Queer Britain便探索不同LGBT 議題。第一集他嘗試了解究竟宗教信仰與LGBT可不可和諧共存,當中訪問有因為被開放教會接納而重拾自信的變性男生與及被Jehovah’s Witnesses的父母斷絕關系的同性戀男生,從不同角度了解議題。

眼見民主的台灣越走越開放,跟上其他民主國家腳步,也無法避免為香港的落後而感到落寞。當然,香港的LGBT 運動已有進步,但LGBT 的討論多仍局限在LGBT社群的範圍,公開承認是同性戀的名人仍然被邊緣化。如香港異性戀名人明星與及主流電視能夠積極加入討論甚至支持,或就能給予LGBT 平權發展一個良好環境。

原文刊於明報2017年6月9月沙發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