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歐洲電視的「小眾」美學

最近連看了幾套眼高手低的英國大製作,BBC的McMafia及由Luther創作人負責的Hard Sun都是舊酒新瓶,尤其後者,講述地球將在五年後滅亡,劇情推進等所有東西都一團糟。幸好,沙發薯如我其實早已明白,眼光不可以只投放在一個國家的製作上。身處香港,要看好電視,首先要放眼到日韓台灣,再擴展至英美。當這些地方電視工業製作的劇集開始有滯留感覺,創意不夠時,就代表眼光要放更廣遠:要看世界各地的電視劇!

這個道理,英國電視在近十年已領會,隨著丹麥的The Killing 牽起Scandi Noir 的北歐罪案風後,他們便開始大量引入歐洲電視,睇外語字幕電視現已成習慣,比利時的The Spiral、丹麥/瑞典的The Bridge 等,都是仍在進行的受歡迎歐洲電視,質量亦一直保持。Channel 4 在2016年更直式開設Walter Presents 的網上頻道,專播外購外語電視;Netflix 等頻道亦始積極拍攝及購買各地的電視劇,瞬間墨西哥伊朗西班牙電視突然與你只差手指尖的距離。

二十年代紙醉金迷的Babylon Berlin

2017年有不少出色的歐洲電視劇,例如在英國由Sky TV 購買與播放的徳國大熱劇Babylon Berlin 便是其中一套。歐洲電視到電影如果是古裝劇,通常都取材二戰,尤其德國,納碎題材早已被挖得空空,重覆又重覆,所以這次單是Babylon Berlin 取材在二十年代的Berlin這點,已足以令人興奮。

劇集改編自 Volker Kutscher的暢銷小說,暫時兩季,總共十六集,是德國暫時為止製作費最龐大的電視劇。故事發生在1929年,第一次大戰後的威馬共和國時期的柏林,那個年代貧富懸殊嚴重,貪污處處,亦是新思潮(社會/共產主義)及電子媒體剛起步之年。劇集中重構的柏林與平時在螢幕上看到柏林(通常冷戰時期東西柏林)是截然不同。二十年代的柏林像 1927年 Fritz Lang的經典Sci-fi 電影Metropolis中的敵托邦,充斥著Art Nouveau與Art Deco 美學,看似紙醉金迷,實際當然是敗絮其中。

故事主線則是有關年輕警探Gereon Rath由 Cologne 被調職到柏林 ,調查一宗有關色情電影工業的罪案,卻意外(或不意外地)發現原來這個色情電影工業與當地的黑邦有千絲萬柳的關係,進而牽涉那個年代如共產組織運動及政治糾紛。所以說,單是故事的背景取材已給大家大量新鮮感,更不要說當中故事緊湊的推進及高度專業的製作了,不難明白為何此劇早被認定會成今年的全球大熱劇。

1969年布拉格:為自由而自焚

另一邊箱,如果你還是喜歡樸實更貼近當代zeitgeist的歐洲背景的,那捷克的 Burning Bush便會是你下一套要看的電視劇。HBO 製作,由著名波蘭導演 Agnieszka Holland執導,Burning Bush講述1969年蘇聯操控的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歴史系學生 Jan Palach在布拉格的廣場上自焚,抗議蘇聯與其他東歐國家(華約)在1968年入侵,並留下遺書,表明他是為自由而犧牲。

自焚事件發生後,當時的共產政府當然想扭曲事件。但Palach 的母親不屈服,與她另一兒子嘗試找律師與政府打官司;同時大學的學生運動及媒體亦因此事而受到打撃,不確定究竟作出什麼抉擇……

僅得三集的Burning Bush 在導演Holland的處理下根本就是一套歐洲文藝電影,映象極美之餘,當中更加插真實found footage,令你有時甚至忘記這是改編歴史故事的劇集,信以為是真實紀錄片。

原文刊於明報2018年1月18月沙發薯


德國1983冷戰電視新浪潮

德國的流行文化仍然喜歡在二戰或冷戰取材,這幾十年間我們已看過不少有關主題的出色德國電影,不少都成經典,反而德國電視就好像仍未有一套入屋流傳的國際巨作——不過,上年年尾推出的Deutschland 83應可入圍。

從來以戰爭為背景的故事都用較沉重的處理。畢竟戰爭不是什麼可笑事,以戰爭為背景的故事討論的通常都是較嚴肅的議題。不過,以1983年冷戰時期的德國為背景的Deutschland 1983則一反常態,不是一貫European Art Cinema 的嚴肅處理,不僅手法較輕鬆外,節奏更是快捷生動,全因劇集是從年輕的東德關境兵 Martin Rauch的角度出發,歴史只屬故事的副線,真正的重心是他的「成長coming of age」的故事以及當時冷戰的社會的荒唐。

當然,以較人性化角度則寫戰爭不是第一次,英國BBC 的Our War 系列就是近年電視界的代表作,以士兵角度講述他們的戰爭經歴及個人故事。但Deutschland 1983叫人引人入勝的是其art cinema的取向,具型格的影像風格、爽快的敘事節奏、鮮明的視覺設計與及精選的八十年代搖滾流行音樂soundtrack,都令Deutschland 1983即時成為電視上的焦點作品。

小兵被召為間諜,「國家」重任身不由己

電視劇以冷戰背景,講述一個原本只是小兵的東德士兵機緣巧合下被迫緊急號召,掉下病母及女友,成為東德國家防衛組織史塔西Stasi的重要間諜,潛入西德以盜取美國與西德的核武資料。1983年屬冷戰高峰,兩邊陣營都認為核戰一觸即發,原本只是小薯的主角突然自覺責任重大——有別一般英雄式角色設定——他不僅不想執行任務,更不想為整個東德如此多生命負上責任。故事在這設定下發展,一連八集,你看到的是一個普通年輕人如何在這龐大可怕的政治環境下處理這一個非自願兼極不簡單的任務。

當第一集的結尾,由近鏡影著主角慢慢拉遠變成遠鏡,突然響來了New Order的Blue Monday,那一刻你就知這電視劇確實不是一般貨色。電視劇的音樂部份是由Reinhold Heil處理,他既是Nena 的大熱99 Luftballons的作曲人,亦是經典電影疾走羅拉Run Lola Run音樂的主理人。同時此劇是德國頻道RTL Television與美國SundanceTV合作製作的電視劇,難怪定位眼界這麼高。

美國Sundance TV 知識型電視選擇

SundanceTV 是美國以知識型節目為主的衛星電視,Sundance TV與Suadance 電影節同屬Sundance Institute 的非謀利組織,但卻獨立營運。該頻道自2008年被AMC 收購後,在2012年開始(前稱Sundance Channel)成為較傳統的電視頻道的格式,播放不同類型電視節目,包括放獨立電影、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視節目及紀錄片,定位與英國的BBC Four 相似,觀眾群是文青或教育程度高的一群。

SundanceTV亦開始製作自家獨家節目,2013年講述被「誤判」強姦及謀殺的男人,被監禁19年後釋放後融入生活的電視劇 Rectify 就是該頻道的首個自家製作。而SundanceTV亦積極與歐洲電視合作發行或製作電視劇,如這次介紹的Deutschland 1983、與Channel 4 合作由Danny Boyle執導的Babylon及與BBC 合作的Top of the Lake,全是製作優良,較適合成年觀眾的良好電視節目。

原文刊於明報2016年2月22月沙發薯


另類倫敦電視旅遊雜誌

2017年年頭電視重點還是離不開做到第四季的全球大熱Sherlock,過千萬觀眾在元旦坐定定觀看可能是劇集的最後一季。無論是在荷李活因Doctor Strange而成最紅男主角的Benedict Cumberbatch或是Martin Freeman到編劇Steven Moffat與Mark Gatiss等,全是星級陣容工作排得滿滿,要再聚當然不易了。

「邪惡」撞鬼東倫敦

Sherlock其中一重要元素是倫敦這背景,市中心西敏寺的221B Baker Street是Sherlock的住宅,劇中我們常見Sherlock在soho等倫敦市中心出入,看盡倫敦繁華璀璨的一面。福爾摩斯是虛構,是Arthur Conan Doyle的虛構故事,但在倫敦這既古老載滿歷史又集潮流文化一身的世界頂級城市,基本上不少地方都附帶「家傳戶曉」的轟動故事,不用虛構,全部有根有據,全是精彩材料,傳媒熱烈報道加鹽加醋,不少電視劇亦樂於在這些地方的傳奇故事取材改編。東倫敦為例,由於東倫敦在七十年代前仍是龍蛇混雜的地方,所以特別多「邪惡」。

Jack the Ripper就是十九世紀尾在東倫敦Whitechapel一帶的世界聞名連環殺手,像已拍到第五季的Ripper Street的故事便是發生在Jack the Ripper消失後的六個月,又或是2009年ITV總共四季的Whitechapel,就是現代版的Jack the Ripper故事。又或是以前介紹過,十分得人驚的The Enfield Haunting,這個鬼屋整家撞鬼故事亦發生在東倫敦Enfield,亦成為了恐怖電影The Conjuring 2的故事。

最近BBC的Rillington Place亦是改編倫敦其中一轟動案件的出色電視劇,這次則不是在混雜的東倫敦,而是在旅遊熱點西倫敦的Notting Hill,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時期,遠在香港的我們又怎會想到,現在富貴中產多色多彩的Notting Hill會有這樣黑暗扭曲的罪案發生過?

Rillington Place是只有三集的mini series,故事講述殺人犯Reg Christie(全名John Reginald Halliday Christie)與分開九年的妻子Ethel重逢及再度生活。首集故事以Ethel作故事中心,從她的角度,先發覺Reg原來是個鍾愛嫖妓的不忠丈夫,再發現他原來是個專殺靚女的態變殺手。此劇每集以不同角色作主軸及敘事角度,全以成熟的演技及劇情推進故事發展,黑暗沉重,令人看得心寒。

NW著名自殺橋

另邊廂,上年年尾BBC改編同名小說NW的電視劇同樣與倫敦地方有關,NW是地方區碼的意思,英國的Postcode以地方分類,通常每個城市或地域只有一地區碼,但倫敦自己就有九個區碼,西北NW便是其中一個。

對旅客來說,西北最熱門的是又舊又爛的Camden Town,但其實再走上一點,就是現今在倫敦其中一最富有的地區Hampstead,亦是電視劇NW故事發生的地方。NW講述黑人女生Keisha如何嘗試爬上上流階梯,考取律師,走出公屋嫁了個有錢老公搬到Hampstead的故事。劇集圍繞她與兒時好友Leah的關係,以及她如何面對這種空洞追求階級物質的生活,最後崩潰並到NW著名自殺橋Hornsey Lane Bridge上演驚險一幕。

倫敦去Oxford Street、Big Ben去到悶,下次或者可以從電視劇取靈感吧。

原文刊於明報2017年1月13月沙發薯


來自(北)愛爾蘭的清新笑彈

你搞得清英國與英格蘭的分別嗎?或是愛爾蘭與北愛爾蘭的關係嗎?坦白說,這些基本常識對香港生長的朋友來說不算是特別「普及」,我年幼時也是一嚿雲,只靠成年時WIKI增長知識。雖然英國現在大致天下太平,但北愛爾蘭在英國的地位及政治定位仍然尷尬。新政府由保守黨與北愛右翼保守的民主統一黨DUP組成,加上在退歐Brexit討論中,愛爾蘭與北愛的邊境問題依然關鍵,所以北愛突然再次成為焦點。這或間接使有關愛爾蘭和北愛的電視劇忽然流行起來,像Channel 4新劇Derry Girls,冷門地成為英國最近的大熱劇。

Derry Girls 是一季六集,頗為「典型」的Channel 4製作的喜劇節目,像經典的Inbetweeners 或近期的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同樣是短小精焊有關年輕人成長的瘋狂喜劇。最特別的是這次故事是發生在極少被媒體關注的北愛,年份是九十年代——更偏門的是背景不是北愛首都Belfast而是第二大城市Derry(又稱Londonderry)。

在九十年代北愛成長的年輕人當然與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一樣,都是聽著那些boybands girlbands跳舞流行看著那些cheesy 電影長大。不同的,就是他們成長在英國與愛爾蘭的糾爭之中,俗稱「The Troubles」。他們活在IRA隨時會進行暴力反抗的陰影,軍人每天在城市各角落巡邏監視,「愛爾蘭人」因政治及宗教理由而被撕裂分離——這都是Derry Girls 中主角每天面對的處境。

不過,這些沉重的背景自然都成為搞笑的養料。它成功地將那個時代以誇張喜劇形式弔詭地表達,但卻不失寫實感,令觀眾特別投入。不少在Derry 成長的人都在網絡表示此劇確實寫出他們的成長故事。主角Erin首集以牛仔褸取代校褸,借此來表達自己獨特個性,但她被她母親迅速制止,更被她罵過狗血淋頭;又或是曬相舖因為她們未能展示單據而拒絕讓他們領取相片,結果她們一家用盡氣力找尋單據。這些情節,都是那些年大家必有經歴的事。

這些經歴都是創作人Lisa McGee參考自己在Derry 成長的故事。她2013年的喜劇 London Irish講述來自北愛Belfast 的年輕人在倫敦的故事,亦有類似的角度,不過此劇水準與反應都一般,結果只出一季便被取消。

另一邊廂,愛爾蘭同期又出產了受歡迎的電視劇The Young Offenders,正在BBC Three 播放。The Young Offenders原是導演 Peter Foott在2016年的電影,講述兩個在Cork 的問題少年Conor 及Jock 的成長故事。創作人將電影的故事The Young Offenders延長及重新編寫,由所有原有演員演出,令這個帶有寫實社會主義風格的喜劇故事在小螢幕重生,結果比原電影有更多的感情,內容更充實。兩個主角雖然常常在學校及街上製造麻煩,但這些問題原來都是家庭環境造成,他們實質心地善良,這相信是創作人為一眾問題青年人而寫的平反剖白。

當然,由電影變電視,你或者會聯想到This is England,確實兩者的焦點︰低下的草根階層與及街坊情懷是蠻接近。不過此劇的喜劇原素遠超寫實,實質更接近另一經典英國喜劇Shameless 。

原文刊於明報2018年3月9月沙發薯


死人與壞天氣 北歐電視再捲風潮

最近英國Brexit (脫歐)是最重要的茶飯後話題,將在六月公投決定留不留在歐盟。脫歐與否,英國人越來越睇得多歐洲電視劇就是䥫一般事實,像早前介紹過的德國大熱Deutschland 83,不過,似乎總括來說他們最熱愛的還是是北歐電視。

由丹麥的 The Killing 、The Bridge及Borgen等開始後,英國電視頻道播放北歐電視劇集可謂長播長有,尤其以罪案劇集nordic noir的劇集最為熱門。今年年頭北歐電視大有氣勢,先介紹剛在英國播放完畢的大熱冰島劇Trapped (冰島文Ófærð)。

冰島小鎮寒風下的困獸鬥

Trapped 屬典型的罪案片Whodunit格局,故事逐步揭開謎團,直至最後找出兇手破案。劇集講述在冰島東部一個偏遠小鎮Seyðisfjörður在海中打撈到一巨沒頭巨肢體的屍體;當地警長果斷決定要剛泊岸的旅遊郵輪滯留在當地,直接案件解決為止。同時因為冬天強勁風雪關係,小鎮與世隔絕,首都未能派增援協助當地只有三個人手的警局調查案件,所以片名叫Trapped。

Trapped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有兩點,一是劇集有如另類冰島風情話一樣,展現冰島黑暗冷峻的風景與氣氛。劇集製作認真,真的在僅有不夠七百人的小鎮Seyðisfjörður拍攝,更要真正在冬天拍攝,所以劇集講述的極端風雪等都全部真材實料,沒花沒假,觀眾自然容易投入到這個極端天氣下的緊張氣氛。

其次此劇編劇可謂沒有底線,通常這類Whodunit的劇都有時會發展得溫溫沌沌,但Ttrapped 劇中的進展實在有點難以置信,別的編劇通常每次只行一步棋,trapped 的編劇則要跳夠三格,令故事不斷推進,越來越複雜,更令整個被困設定越來越入肉緊張。

丹麥向環保商界取才,扭轉丹麥完美環保形象

Trapped 剛播完,BBC 4 就接播在丹麥大受歡迎的Follow the Money (丹麥文Bedrag)。Follow the Money的故事圍曉著一間環保能源公司,先是當中的員工在工作意外;中離世,然後再將故事主線捲入到公司的商業詐編。

有別Trapped,此劇用美劇荷里活式拍攝手法,剪接十分急促快密,劇情節奏亦十分明快,整個製作的成熟得與HBO等美國製作無異,令觀眾被整個緊湊的故事牽著走。此劇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它扭轉了大家一向對丹麥的投射︰與世無爭,快樂,環保。劇中你親歴丹麥經濟到政治界的腐敗情況,驚見環保公司竟然草菅人命,搵錢至上,發現原來常被喻為最快樂國家的丹麥人一樣問題多多,終日愁眉苦臉。

瑞典問題家庭,考驗血濃於水

最後Channel 4 播放的瑞典劇Thicker than Water (瑞典文Tjockare än vatten)則是有關一個問題家庭的劇集,較接大家較認識的Ingmar Bergman 式北歐影像的風格及節奏——亦是較適合想看輕鬆一點的劇集的觀眾的最佳選擇。至少,此劇發生在夏季,陽光四射,綠草悠悠,較貼近大家喜歡的北歐想像。

北歐各國雖然人口市場俱小,但依然可以輸出出色的電視到海外,其實亦是香港電視甚至其他流行文化未來的借鏡。語言從來不是對任何普及藝術的阻礙,只要是有價值的製作,總可以被翻譯到海外,贏得世界口碑——不貪心,只要不為求遷就觀眾而影響內容,像昔日電影一樣能拍出別出一格的作品的話,中國大陸及台灣亦會大有輸出的機會吧。

原文刊於明報2016年3月31月沙發薯


電視上的真真假假

在香港我們都是看「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的電視劇長大。同一班演員,換套制服轉個髮型,就變醫生或消防員,幾十年來還是沒有多變。

相反歐美電視劇改編代真實事件或人物屬平常事,而如何將「現實」與「虛構」適當地融合,甚至是是否有需要將真實事件——尤其是慘劇——戲劇化,仍然是媒體上重要的討論話題。最近這些話題再次重現,全因美國911、挪威2011年恐襲以及意大利時裝名牌Versace的創辦人 Gianni Versace等都全被搬上大小螢幕。

Versace 謀殺案變為Camp 連續劇

Versace的時裝見得多,但Gianni Versace的離世則不是大家掛在口邊的話題,或者這就是American Crime Story創作人Ryan Murphy把故事搬上小熒幕的原因。Murphy在2016年帶來The People v. O. J. Simpson,將在美國幾乎是家傳戶曉的O. J. Simpson經典官司戲劇化。這次則改編Maureen Orth的著作,把Gianni Versace在1997年的謀殺案變為一連九集的娛樂。

雖然是改編真事,但The Assassination of Gianni Versace一劇camp 味十足,充滿著引人入勝的起承轉合。單是首集開場以極度浮誇的手法來表達Versace 的輝煌金碧人生,便可知此劇的定位。知道Ryan Murphy的背景會對了解此劇有幫助︰Ryan Murphy 是美國電視劇的金牌製作/創作人,大熱劇Nip/Tuck、American Horror Story 以及camp爆全球的青春劇Glee全都是出自他手筆,所以由他主理這套有關同性戀的電視劇,算是一個完美的循環。

Gianni Versace在1997年在他Miami 的大屋前被當年廿七歲的連環殺手Andrew Cunanan開槍擊弊。此劇雖然以Versace的謀殺作為主題,但真實主線其實是Andrew Cunanan如何走上不歸路,殺害五人的故事。Cunanan是專門勾搭上年紀的有錢男人的男妓,並利用他們的地位來在當地的上流同性戀社群過活。根據此劇,Cunanan刺殺Versace不是純屬意外,二人曾有關係。

媒體描述Cunanan為「幻想家fantasist」,全因他滿口謊言,今日他是飛機司,明日他是名軍人的兒子。這些大話,都是他用來在上流社會游走的手段。飾演他的Glee演員Darren Criss在此劇大發光芒,他既演繹出這人物的冷血可怕,同時又能把他的脆弱及魅力呈現——他出色的演繹是此劇的脈胳。

將轟動的真事改編成娛樂性十足的電視劇當然會有批評及討論。 Versace一家就批評此劇的原著是「work of fiction(虛構小說)」,而Versace 的在生時的男友 Antonio D’Amico亦批評電視劇的情節不真實。不過,電視台FX則高調地強調此劇是經過嚴謹調查及資料搜集,他們對Maureen Orth有完全的信任。同時紐約網站Vulture 邀請當年有份報導Cunanan的謀殺案的記者,對此劇每集進行fact check,可見縱使此劇已澄淸是「戲劇化的真實情節」,但大家仍然對「真實」的成份充滿執著,毫不妥協。

不過,時裝家Versace的一生普遍被視為是娛樂版的內容,加上事發至今已過廿年,所以媒體及大眾的反應都不屬凌厲。相反,911或挪威恐襲的影響及意義則完全在另一幅度。前者的Hulu電視劇The Looming Tower避重就輕,只是有關FBI的調查;相反後者Netflix 的新電視電影Norway 卻是將2011年恐襲戲劇化,由Anders Danielsen Lie (Reprise, Oslo, 31. august)飾演在襲撃中殺害了七十七人的殺人犯 Anders Behring Breivik。Norway 與同樣改編恐襲的電影Utøya 22. juli 都會在2018年登場,卻在挪威未上映前就引起廣泛討論,更有人上街示威抗議,覺得這樣的戲劇化既「無需要」,亦是「太早」。

無論觀點如何,電視劇能帶起社會有認真、科學性的討論都是正面的事。總好過講來講去仍然是邊個明星正邊個做得好吧。

編輯擬的題目為《真人真事改編?》,刊於明報2085年4月6日沙發薯


廿一世紀的性別認同大地震

我們現在活在的是講求表達自我的年代,亦有不少人批評這是自戀狂的一代,全因交社網絡鼓勵年輕人分享自己大小二事,Selfie 甚至私房照都是新一代的正經事,這亦成就一些喜歡出風頭帶領人群的人紛紛崛起,KOL 或網絡紅人老是常出現。網絡給大家史無前例的空間及自由去讓大家成為自己想做的人,這令小眾的興趣、生活態度及性別認同都可以找到空間去發揚光大及尋找志同道合的人,當中最大受益者一定是年輕一群裏頭越來越受歡迎及有型的Veganism 純素食主義,另一最大得益的群體就應是異性戀以外的所有性別認同sexaulity。

互聯網讓大家可以找到小眾(niche)志同道合的人,令到性別認同愈來愈多元化。同性戀、雙性戀(Bisexual)及跨性別(Transgender)等早被包括在LGBT內的分類,這些大家應早有認識,但原來sexuality還可更多元化。無性戀(Asexual)不算新,早在1980年代The Smiths時Morrissey已經發揚光大;Gender neutrality則是較新的運動,基本上即是將男女分類徹底摒棄,再無分他與她,在瑞典已流行一時,英文亦開始有用them來代替him或her;最後gender fluid就是最新最少人認識的了,指有些人既不覺得自己是徹底男性或女性,或者可能今日我覺得自己是較多男性,明日則較女性。

英真人騷把性別認同討論放在郊野小鎮

若然你不熟識LGBTQ,這些資訊一時兩刻相信難以消化,要認同及完全理解則更是不容易事。英國的Channel 4 就有妙計,新節目Genderquake就是想讓大家對不同的sexaulity 有更深的認識,探討廿一世紀的英國對男與女兩性的新看法。節目抄了日本爆紅真人騷電視 Terrace House(雙層公寓)的概念,將十一個陌生人放在郊外的公寓上,讓他們一起生活一星期。

這十一個人當然都是精心細選,當中有對性別認同十分保守傳統的異性戀,有較典型的同性戀,有剛開始進行性別轉變及已完成轉換性別的跨性別的人,這班對性別認同都充滿意見及想法的人聚在一起當然充滿著火爆的討論。他們在自我介紹時已經接近鬧交收場,全因傳統的參賽者指她對男與女的定義很簡單,就是男的看起來像男且有男性器官,而女的看起來是女並有女性器官,及能夠有生育的功能。

她一說出口,引起全場鼓躁,尤其是跨性別的女參賽者,在她的定義她們永遠都不會成為她口中的真正女性,因為她們不會有生育功能。節目不像Big Brother 等直人騷低俗無聊,確實是有關他們如何理解大家不同的觀點,故此有不少很有意義的討論。其中十九歲來自小鎮的異性戀男生直言他在日常生活就不會遇到這樣多元不同的人,與他們生活讓他學到一世也學不到的知識及對不同性別認同的人的理解,大開眼界。

看到一群主流以外的性小數能夠暢所欲言,互相了解,實是美麗。這與Ryan Murphy的最新電視劇Pose就形成很大的對比,這是有關八十年代紐約同性戀與跨性別人士活在「地底」的故事,除了家人社會嗟棄外,更是AIDS肆虐的年代。廿一世紀雖然有Trump 或極右崛起,但我們還是要謹記珍惜現今所有,追求社會繼續開放及接受小眾。

原文刊於明報2018年6月30月沙發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