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沒時間寫【黑金教父IL Divo】的後感,但就一定要先介紹電影裏最後出現的一首作品《Da da da ich lieb dich nicht du liebst mich nicht》。
結尾的那首可愛愉快的小品,其實是80年代德國新浪潮樂隊Trio的大熱作。Trio 就是刻意將歌曲的多餘裝飾洗去,變成這首結構簡單的可愛作品,da da da,我不愛你你不愛我。
其實整張【IL Divo】的Soundtrack 也好聽。
Da da da ich lieb dich nicht du liebst mich nicht – Trio
基本上,看龍珠Dragonball Evolution我是推薦的,因為這是我人生裏少數真心覺得難睇爛極的電影。
其實我早就抱著看爛片心態看,原本就是想買「話題」多於電影本身,只是比想像中的還要更更更差是難以想像的︰以為至少有荷里活電影的官能刺激,哈,食矇你。根本將龍珠改做電影,更要將電影美國化荷里活化,其實是要經過很多深思熟慮,至少,我不認為這電影有多少的認真去想過怎樣將龍珠的comical元素帶到電影,可知道其實鳥山明(龍珠)的風格其實就是充滿幽默感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悟空這角色的那份沾污泥而不染的天真;與及圍曉角色的樂而不淫樂趣。當然,電影上就是一點都沒有拿捏到這些要點,甚至是本末倒置。根本,沒有認真想過如何去adapt。James Wong是個怎樣的導演,好可怕。
再說,故事怎會有爛到這程度,每個角色平面得像紙,故事直得你不用腦都猜想到下一步,當然,可能人家將心力都放進那些一對對的「龍珠」, 低俗得誓要用不同方法呈現女角的那對胸脯,怪不得演員樣貌都其實不太討好,因為他們casting 只是集中選身裁。
不明白,就是將龍珠「美國本土化」,增加美國人投入感,也不用是這麼爛的橋段這麼爛的美指這麼爛的服裝,難道mk沒格調的衣服便是美國生活感?最無厘頭是要將龍珠的武功加入無聊的宗教化,真係羅你命三千。當然,睇到你講盡粗口的一幕絕對是悟空練「氣」的那段,真係_ _ _ _。
實在是太可怕的爛片,想感受什麼是爛片,想像可以從每一個方面都可以這麼差的話,這實在是教材,亦是你走進戲院的最佳動力。
精彩!笑死我!
【崖上的波兒】又好,【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又好,【崖の上のポニョ】又好,在幾個月前朋友已經大吵大嚷說要看要看,最後香港上映日期愈搞愈遲,已聽到朋友說已下載了,我呢,我卻依舊沒有花時間看過電影的內容。
所以話,電視廣告才是最有效的宣傳,電視宣傳一上,網絡上下亦開始啟動話題,有人矛頭指向謝安琪填的中文詞,哇,聽聽youtube 的版本,確實靠害,不關詞事,而是唱的人的問題,原本可聽得人如沐春風的主題曲,變得作狀嚇驚,確實懷疑是電影公司得罪人而被陷害之作。最後搞一輪才知小朋友唱的才是正式版,懶理了,單聽原版的主題曲 ,加上現場大合唱版 ,再看著可愛得殺死人的卡通,應該是本人第一套去戲院看的宮崎駿電影,亦是2009年第一套電影了。
《黑幫有個荷里活》這種關於演員懷才不遇的題材的喜劇,香港周星馳有套《喜劇之王》,連丹麥的Dogme之父Lars von Trier也玩了一套《Direktøren for det hele(The Boss of It All),日本代表這次則有三谷幸喜來玩個《黑幫有個荷里活》。
大抵這種題材的內容劇情走向已經拍到爛睇到悶,果然,劇情走向大是意料中事,那些gag那些笑位也是意料中事,但是整體的荒誕就是貫徹始終,由頭到尾,沒有一刻鬆懈下來,每個人都在演出生命中的荒謬,連結局黑幫大佬與禍水瑪莉都是沒有認真過來,好好。
當然,認真下來的,是佐藤浩市飾演的主角,他對演戲的熱誠,他對生命的執著,沒有三幅屁,卻在最後與仰慕的老演員的對話中輕描淡寫地呈現,令戲裏不只大笑傻笑,還有會心微笑的一幕。
感謝導演沒有為笑而笑,用兩小時十分鐘的長度舖排得循循善導,沒有一些多餘的動作,沒有為趕去笑而刪減戲中內容,開首看的不好笑,去到尾段自然變得一些令人會心微笑的地方。荒誕戲類也可以認真處理,《黑幫有個荷里活》是模範生了,沒有誇張到使你每分鐘都笑,但至少有兩三幕真是足以令你回味,獨個兒想起時都會偷偷地憨笑了。
PS女主角像關淑怡,黑幫大佬似林雪,妻夫木聰忽然似唐本光一,男主角西田敏行似我同學XDDDD
PS2重演三次那段真是經典:P
也許是因為本身看過trailer後,所以變得對《二十世紀少年》電影版不抱期望,所以讓我真正入場觀看時,卻得到意外的享受。
確實,以《二十世紀少年》的篇幅與及劇情的走向,電視劇是比電影來得易拍,將二十多的期數濃縮成三套電影,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電影《二十世紀少年》首部曲算是交足功課能將劇情暢順地交代,除了尾段的處理是有點強差人意。慶幸,尚能保留了蒲沢直樹原作的幽默感。不過幽默感是有,卻總好像少了漫畫版裏的一些妙筆與本身蒲沢直樹風格與及故事中最重要的情懷,所以看落去主劇情是可以的,然而對於我這種蒲沢直樹忠實讀者來說,就爭緊d啦。
但係劇情已在我腦海中淡忘的情節在大螢幕重現,也足以讓我看得滿足。其中選角確是一流,最神奇係飾演遠藤健次的唐澤壽明與幼年版健次(西山潤飾)是一模一樣樣,那雙眼,似得佢哇,我懷疑西山潤大個左真係會係唐澤咁o既樣囉。呀,但飾演珈南大個女版的選角卻與漫畫裏的珈南有頗大出入,沒有了漫畫版的正義憨直感覺,卻多了點奸奸地衰衰地的日本少女味。
p.s.又憶當年,我大學入學的interview,我其中一本帶去的書籍,便是《20世紀少年》。
台灣官網 ︱日本官網
帶著異常期待的心情去看《Wall-E》,結果亦異常滿足的離場,很難得。
我覺得以《Wall-E》的片尾曲Peter Gabriel的《Down to Earth》來形容最貼切不過,將一切東西都down to earth,故事除了設定外,敘述上情節上都是回到最basic,沒有對白的頭段便最具代表性,以映象、音樂、細節及Wall-E的動作來交待,往後情節上的發展都是簡單直接,不花巧地說故事。
當然,《Wall-E》最好睇的地方,除了以上原因外,設定上的細微細眼先係最強的地方,將小強這個污糟討厭的生物化為有人性的寵物一樣,已經夠顛倒,然後Wall-E在拾垃圾時追尋的那些小物件,都是懷舊的小玩意,RUBIK CUBE、atari的pong,燈膽…試想一下,一個寂寞的機械人在一個廢棄的地球,Wall-E追尋的其實是「人情味」,是最令人覺得幽默窩心的地方,細微細眼的位置是,他發現鑽石戒指盒,要的是盒而不是鑽戒,Wall-E好睇在就是好多細微細眼的人情味,而又令你莞爾一笑,再而感動。
當然,最讓人看得津津樂道是這個天真可愛的Wall-E,一個單純爛漫的機械人,他與Eve的愛情更是真摯而可愛,亦是電影最犀利的地方,講真,如果電影不是以兩個機械人與及Wall-E這麼單純討好的機械人來發展這條愛情線的,你肯定會批評這電影橋段俗套老套好唔掂,但當整個設定與包裝都如此精心的時候,便令這段愛情反過來非常感動,全是俗套的劇情,卻拍得率真雋永,是magic囉。
電影還有很多令人細味的地方與訊息,將人類化為豬呀,科技先進的毒害呀,提倡果d自私自利的pk政府去搞環保呀,好多野講的,卻沒有三幅被的講出來,又是出色之處。其實你單睇最後出credits 果度都整到咁靚就知呢部戲幾有心,利利人更提醒原來credits的畫風是跟據art history的時序,有以art 來像徵人類文明的意味,最尾更有豬變返做人的瘦人。總之,《Wall-E》真是一套好睇到哭的電影,不過事先聲明,我相信要覺得呢套戲好好睇的人,都要帶著一定的童心的。
題外話,電影令我諗起我中五會考時英文作文的一篇有關講機械化的我見的文章,我當時也寫了類似人類會懶到成隻豬咁,行步路都唔行,最後是機械is watching us outside a cage 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