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少年走出畫框

常常狂想,究竟《20世紀少年》動畫化後會是怎樣的光境,當中健次的歌曲究竟會是怎麼樣的音樂,健次究竟擁有怎麼樣的聲音,雖然《健次之歌》已經一度流傳,但對於官方經過蒲澤老師的確認的音樂還是滿心期待,不要忘記《Monster》電影版我們是聽著David Sylvian 的片尾曲的,我相信《20世紀少年》的音樂也絕對非等閒。

22-cover1.jpg

如此這般幻想後,當第22期在日本推出後,發覺幻想成事實,《20世紀少年》搬上大螢幕,不過非動畫版,而是真人版,這點最令人擔心。

不管如何,仍然期待。

官方網頁


速寫蘇州河

shouzhouhe.jpg


蘇州河︱婁燁︱2000年

大學一年級時已經在衛斯理班上看過《蘇州河》的片段,記起從他的口中說《蘇州河》是好看的,然後,一直都沒有機會找來看,到最近竟然在唱片店以十三元的價錢買到這部《蘇州河》,輾輾轉轉,還未肯靜靜地坐下欣賞此電影,在經由連達黎老師說可以從此看到空間的敘述,便發現事不延遲了。

電影中的「我」是其中令這電影帶著一種弔詭的元素,「我」的第一人身敘述,既令電影帶了敘述角度,然而敘述中這個「我」尤如只是電影的鏡頭,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來得既有人性卻是欠缺人情。被這樣的敘述牽著走後,電影便發展得特別的暢順,一切都很理所當然,一切都很不理所當然。

除了「我」外,馬達是又是另一有趣角色,他的演技可謂無演技可言,那些木訥的樣子,加上他極重的口音,與周迅演繹的無論是美美或是杜丹顯出很大對比,電影中彷彿只有一個人在演戲,便是周迅。所以由杜丹到美美,都帶動著奇異的色彩,將這個灰褐色的上海照亮得出奇地艷麗。

《蘇州河》的敘事是很筆直的,就像由「我」的文筆下所編寫的,直接而冷漠,而從這樣的文筆下,讓這個上海呈現得如蘇州河的一樣髒,一樣滯礙。可以是愛情故事來的,可以是黑幫故事來的,可以是自我敘述來的,可以是虛構故事來的。只不過,不一定,愛情故事的馬達和杜丹,可以一下子在便利店重遇,可以在下一場境雙雙死掉。這讓我明白為何電影都是灰塵處處的。

美美為自己貼上杜丹的那段應是電影中最高峰的時間,最含糊的時間,只要敘事的說少一點,原來可以很好看。


驚中帶喜《Death Note》

deathnot1e.jpg

《Death Note》電影化,從來沒有一點期待,從來沒想過會入場觀看,一班朋友要找一套沒有太大異議的電影,就《Death Note》吧。

起初以為電影版一定比漫畫差。坦白說,不愛漫畫版,看了五期便停下來,不喜歡那種出招拆招兩人妙語連珠般彈出兩人的計謀,感覺很沒癮,而且太完美,就像金田一般永遠在最後「謎題已被解開」的無趣,然而,電影版卻給我前一亮,全因為一個改動。

電影頭半部確實很爛的,那些處理確實很兒戲,例如要營造社會上對奇拿的瘋狂及熱潮等的情節,拍得真的很爛,以及對夜神月的描寫更是有點離譜,不介意夜神月沒有漫畫般完美,但那些描寫卻淺薄得過份。總之過程就是既慢也爛,唯一令我在思索的是為何會有女朋友詩織這個新加的角色,原來,是伏筆。

確實,L的造形確實是惹笑非常,將漫畫中的外形與小動作全部複製,忠於原著,不必要吧?畢竟漫畫這媒介與電影表達的畫像是完全不同,漫畫沒給人一種作狀、誇張感,因為漫畫原本就不是真實的映像;電影看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和景物,這麼誇張的嗜好與小動作,只讓我很分神,覺得好好笑,加上飾演L的樣子。

說回正題,真正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尾段FBI雷的未婚妻的劇情修改,明明說出了「未婚妻」就是苯,以夜神月的才智怎能不能將其置諸死地?存在這疑問後,她在美術館的脅持就更令人感到更懊惱,還可以再苯到這麼樣嗎?所以,當一切知道原來是局後,便對電影充滿著無限的好感。而且,夜神月將女朋友殺掉,也令人對夜神月這個人更難猜測,更難想像,因為漫畫中就是一直疑惑夜神月會不會犧牲家人的性命,電影卻間接解答了我這個問題,令夜神月的人物更加突出,更加神化。

當然,電影中兩人的角力終省卻了漫畫中多得要省略不看的解釋說話也讓我感到暢快多了。電影尾段兩人的相遇也是充滿張力的,原味薯片來得實在妙。

原本都沒有繼續追看漫畫的衝動,如今卻令我興趣大增了,或者不追看漫畫版,直接等待十一月觀看第二集。咦,不過若然你沒有看過漫畫版,賣點又好像不太多,或者先看漫畫再看動畫效果會更佳。

官方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