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拿出你的尊嚴來,求愛何須作戰

dates

香港電視每逢有關「擇偶」主題,例必引起一定討論。這次《求愛大作戰》沒有如以前「剩女」的轟動,卻一樣令人看得心寒難受。單是節目名,「求愛」已經有主動的意思,還要嘩眾取寵地比擬為「大作戰」,香港真是連找戀愛對象都艱辛過人。

英國《尋伴季》輕鬆反映實

說回節目本身,看真人show形式的《求愛大作戰》像坐時光機,把我帶回十多年前的電視世界。無論製作方面的落伍或是這種reality show的形式,在外國早已變成用來攝時間的二三流檔次。而且,娛樂層次還是在嘲弄、恥笑劇中人物身上,與取笑小丑無異。

恰巧,英國第四頻道(Channel 4)亦有《尋伴季》(Mating Season),製作了一系列有關「dating」的節目在這個夏天播放。幸好,我看足所有節目,亦沒有看到任何香港「戀愛節目」的惡心病態,反而全部輕鬆之餘亦反映實,實屬夏天清爽娛樂。

How to Find Love Online是輕鬆的紀錄片,剖析在英國愈發流行的網上交友的趨勢,展示一些實質數據,收集一些試過網上交友的人的意見及經驗,以及跟隨廿多個未曾使用交友網站的單身男女的首次經驗。縱使節目是「如何網上求愛」,但無任何指導,提供的僅是客觀層面或有關安全及私隱的意見。不會像《求愛大作戰》等節目中,把「尋愛」變為一種專業、潮流、資格,每每要由什麼「戀愛專家」甚至「玄學家」指導,這麼病態。

Dates則是唯一的戲劇,劇集結構鬆散,每集都是一個「約會(date)」,所以場景都是發生在餐廳中,全部靠角色的對話及演技來支撐整個劇集。劇集呈現了網絡交友的現並觸及了一些較邊緣的主題;同時亦捕捉在倫敦這個特別璀璨又格外糜爛的大城市裏發生的首個約會,目睹當中的火花浪漫,又或是尷尬難堪的冷汗時刻。製作此劇的正正是Skins的創作人Bryan Elsley及Jamie Brittain。

別將約會神化 隨心配對

紀錄片Why Am I Still Single?,則找來素未謀面的單身男女各一,讓他們交換住所,接見他們的親人朋友,讓他們了解對方與自己為何仍然單身。最後一部則是First Dates。電視台設立了一個網絡交友平台,讓單身男女登記,然後在鏡頭前與他們的對象首次約會。節目目的簡單明確,就是助這班單身男女尋找伴侶。約會失敗的人則繼續在鏡頭前呼籲大眾「應徵」與他/她約會。

其實,就如First Dates中所見,dating就是如此簡單。現實生活層面找不到,就網上找吧。Dating就如配對,喜歡的就來個2nd date,不喜歡的別再見。不用什麼指導,不用什麼drama;毋須要人生道理或是要怎樣包裝自己。甚至,戀愛is overrated,愛可以有很多形式。真的渴望找個伴的,只要謹記,葾豬頭都有盲鼻菩薩。想找就鼓起勇氣去找吧,勿作戰,更莫作賤。

原文刊於明報2013年7月10日 星期 【沙發薯】


《瘋狂歷史補習社》抄都抄得好D哇?

最近因為Facebook見人提到無綫新劇《瘋狂歷史補習社》,因此又好奇看看是否真材實料。怎知又中伏。

我也不想逐個點名說,但以港姐出身的楊思琦為例,大部份演員只懂扮小丑,出盡奶力仍R不出一聲笑;全因古明華的演藝基礎,才有他的部份有一丁點好笑,。最慘係所謂的歷史教育意義,講真,呢d故仔我呀媽由細到大都同我講啦,又有幾瘋狂有幾新有幾笑?

最致命當然係創意問題。此劇抄了兩劇,一是1991年本地亞視製作《歷史也瘋狂》,其次是英國BBC的《Horrible Histories》。前者1991年的亞視仲未有今日咁低B,翻看片段,《歷史也瘋狂》仍存有英國sketch show型式,配有罐頭笑聲,風格真係無厘頭搞笑,選材亦有心思,不是old news is so exciting 的料子。

要看這一個clip,ATV會玩Boy George,笑。

其次抄的就是2009年開始播放的《Horrible Histories》。《Horrible Histories》改編原名兒童書,雖然最初在兒童頻道CBBC播放,但製作水平認真,教育意義不在話下,重點是真的又抵死又好笑,節目格式由不同時代及主題構成,這點《瘋狂歷史補習社》就明顯抄得足了。《Horrible Histories》以生動手法配合歌仔、動畫及玩偶來講歷史,製作及演員的出色令節目現被捧為最出色的電視劇之一。上年更找喜劇大前輩Steven Fry 作一個精選集,在BBC1成人觀眾電視台播放。


當然,《走過烽火大地》後,無綫再播《瘋狂歷史補習社》確實是值得欣賞,服裝或背景都算是有用心。當中輕輕諷刺時弊就最值得鼓勵。不過,欣賞還欣賞,創意層面或是娛樂層面甚至演技層面,此劇實在垃圾,對白編劇都無聊懶惰,再顯出無綫電視的創意是如何長期在沙漠氣候。我亦不明為何「歴史」如今一定要只懂談中國歴史,香港人視野而家係咪只識滯留在中國?是否已經封閉到咁?仲封閉過大陸。節目最難頂還是找鍾景輝強調什麼要以輕鬆手法教歷史等畫公仔連條腸的筋都畫埋出來,再加上「名咀」講呀媽係女人的旁述,香港電視,不僅當人係白癡,睇得多都真係會變白癡。實在令人傷心。


愛你的《天與地》但別矮化「師奶」

最近在Facebook看到不少人都在大讚無綫《天與地》怎樣破格怎樣出色,說怎樣文藝怎樣令師奶看得一頭霧水,那本人當然被誘惑地去要看看香港的電視界是否有起色了。

坦白說,看到現今為止,我只想對一些在一邊在追捧《天與地》一邊在說什麼師奶看不明的朋友,你地省d 油啦。我明白「憤青」到「偽文藝青年」看到《天與地》又講音樂,又借d講香港感到的安慰,但當佢地將自己地位提高的同時去恥笑什麼師奶睇唔明,我就真係感到不是話兒。

首先,我只能講,面向大眾的電視劇從來都有觀眾target的,即係做出來就有一班target group。你地針對一些target 師奶的電視劇,坦白講無非都係想抬高自己的品味,去表達《天與地》呢套冇咁師奶劇因為唔o岩師奶睇而收視低。well,其實坦白講咁樣做同你去左法國餐廳就覺得自己比去大排檔的人高檔冇乜分別。《天與地》唔針對師奶未就係針對「後生仔」同「偽文藝青年(對唔住,我覺得真正文藝青年係唔會睇TVB)」唔好人地講下一些其實網絡上人人講到爛的「This city is dying」、「香港只有情歌」,提下「woodstock」呢d 字眼你就開心到飛起至得架。你咁興奮無非都係因為你當無綫係一個權威,佢講左出來你覺得好有共鳴,係咪?

收視好唔好如果就咁將佢話因為「師奶睇唔明」就解釋,咁想法未免太天真。我反而想針對返其實不如諗返《天與地》本身的水平仲好。我好坦白講,開波收視低我覺得歸咎頭幾集的《天與地》悶仲實際,與師奶不師奶冇關。頭數集劇情發展得溫溫沌沌,最慘係情節依然係無綫劇集的特色,劇中幾個人總係只生活在果幾個人的世界裏面,我識你咁橋佢又識你咁橋佢又識你果種。至於所謂的「文藝」處理,well,我只能說佢只係比TVB一眾電視劇相對來講少左一d對白外,真係睇唔出有幾文藝。

技術水平來講,我好坦白講呢十年內,even 已達向數碼拍攝年代,無綫在接剪cinematography等等的東西真係冇進步過。最甚的是演員的演技到對白的談吐,真係好生硬冇乜幾個真係演出一場好戲,睇得人好難睇。

再者,再回應「師奶」呢個term。其實labelling 這東西從來都係用來簡化及stereotype的,通常都唔係好野。結左婚的女士簡單來講就已被歸為師奶,大把師奶比你地有品味睇得多戲啦講真,你憑什麼去矮化師奶?

再講,《天與地》唔師奶咩?講真我覺得劇情來講都真係好師奶。首先大把劇情真係婆媽到你唔信,由佢地一晚間化敵為友呢度我覺得個轉捩點仲簡單過d 師奶劇。同埋講到尾套劇一直都只係在舖緊戚​其義最愛的恩怨情仇,食人只係一個plot tool(rip off真人真事Uruguayan Air Force Flight 571變做melodrama,唔係仲師奶咩?),咁又有幾咁唔師奶呀?坦白講,小弟對上一套看的無綫劇集係《溏心風暴之花好月圓》,我覺得在創意技術到好睇層面,師奶劇溏心確實都技高幾籌喎。

即係咁,我只係想講,你鍾意你的《天與地》有你自由,我亦承認響取材方面算係有少少破格,但至於什麼文藝手法呀大膽手法,坦白講,真係over 哂啦。在技術層面,無論係拍攝手法、敘事手法等等,水平依舊在無綫一般水平;故事角色怎樣pretentious,我都覺得無謂講了。我覺得你去反那些無創意針對師奶的電視劇還可以,唔好不斷話師奶睇唔明至得架。師奶,打個比喻,我呀媽睇TVB劇集估劇情叻過你十倍啦,《天與地》有幾複雜?敘事手法有幾複雜真係會令人睇唔明?心照啦。

我覺得反而林若寧的片尾曲歌詞就真係幫左套戲一把就真的。


又一必撈電視汁The Fades萬千元素在一身

都是那句,自從會認真地看電視劇後,便明白電視劇也如電影一樣,美式製作總跌入formula及某些大環境因素影響,要比創意,真的比英劇輸蝕很多。英劇從來都有自己一套的Offbeat英式幽默,那種幽默從來都是英國人獨有的,那些簡單的嘴臉,全部都是在timing及對白方面各方配合的。講到尾,其實又想說最近一套【The Fades】。

The Fades 是以針對年輕觀眾的BBC3的產品,台齡還輕的BBC3之前的出色作品就有Little Britain,Gavin & Stacey
, Being Human,Him and Her及How Not to Live Your Life等等。繼Being Human後,The Fades再次是一套有關神鬼嘗試把傳統神鬼故事再以廿一世紀年輕人角度包裝,怎知結果是哇!我相信The Fades等全個series 1播放完畢後再在網絡世界circulate一陣後,會成為像Being Human一樣另一套international hit。

The Fades是一部集青春劇、科幻、恐怖劇、喜劇、懸疑、神鬼paranormal、殭屍⋯⋯⋯⋯等等元素集一身的犀利電視劇。故事講述一個geek(香港稱的宅男、電車男)的十七歲John是在學校不起眼、被欺凌的男生。不過同時佢又不斷發奇怪的惡夢並會驚到夜晚瀨尿,成為家姐笑柄,同時並能看見鬼魂。起初看似還不是另一套講鬼怪電視劇?對,頭一集確實是令人感到不少顧慮及不肯定的。但我敢說,電視劇一集比一集精彩,故事的野心及膽量一集比一集犀利,很多twsists的同時不是那種讓人覺得為扭而扭的橋,你只會一直感到整個劇本是十分聰明且是真正的being gutsy, reflective, thoughtful and creative。

很多時鬼怪片都會跌入一個trap,就係跌入左果種對抗邪魔的二元關係。當然,近代的鬼怪zombies種類己經明白呢個缺點,所以很多時都會令到角色更活生生,更多人性及角色的陰暗面。但係The Fades就更加將呢個層面鑽入更深的程度,利用角色年輕青春期的設定,將佢的思想行為放落整個故事的發展,令到故事能夠唔係理所當然地進行。當然,點解好睇?同時係因為當中的喜劇元素依然好強,一路緊張之餘一路又有offbeat幽默令你笑,其中第五集的一幕尤其笑死人︰

「My Boyfriend’s dead and you’re a library monitor」

我真係笑翻了。

當然,曽為SKins及This is England 電視版的編劇Jack Thorne應記一功。而喜歡Skins或Misfits 的亦一定要睇,如果Misfits係Skins x Heroes,咁The Fades就直頭係The Skins x the Walking Dead x Misfits x Heroes,哈哈!仲有Skins的演員,第一季飾Chris的Daniela Nardini及黑人笑匠Daniel Kaluuya與及第二季的Naomi Lily Loveless(應該係stage name 掛)擔演。

講多無謂,下星期The Fades第一季就完,好緊張!我敢說,上年電視劇係Sherlock一鳴驚人,今年到The Fades了(今年有另一套好好笑的喜劇,遲下講)。(同時睇完The Waling Dead的第二輯首集,well,真係越來越平庸了,喜歡The Walking Dead的,試下The Fades)

閱讀更多
Have you been watching … The Fades?

From The Fades to Misfits – is youth drama leading the way?


【Game of Thrones】史詩式的國仇家恨

game_of_thrones

我從不是巨型製作的支持者,一來通常史詩式電視劇一集片長都特別長,二來傳統敘事手法不是我的一杯茶。可是不得了,睇HBO的超大型製作【Game of Thrones】真係睇到我嘩嘩聲。點解嘩,一來真係好好睇,二來真係好多血腥鏡頭,三來劇情同角色都真係會令你投入到令你嘩當中的情節。

GOT由於係【A Song of Ice and Fire】小說改篇,所以整個電視劇處理都異常誠實及不花巧,全部劇情都有因有果,有前有後。其實某程度上GOT是蠻簡單的,當中存在著典型的好角色與壞角色,像Ned Stark(Sean Bean)就是典型的忠直角色,不貪名利卻愛家人愛國家(若然這是三國誌,那Ned就應是劉備了)。Lannister則是衰到出汁的衰人,壞事做盡,愛權力愛面子記仇。故事之所以好睇係故事完整的世界觀,偏寫實接近中世紀的世界觀其實會讓人想起中世紀的英國及歐洲版圖。雖然世界觀及故事複雜,但係以Stark的幼子被推落樓的plot 為電視劇中心就令成個故事帶動得特別流暢亦易跟。同埋認真的每個角色的個性都十分鮮明及強烈,當然,每個演員的表現真係讚,亦係好睇的原因。

除左呢D,我亦極速列點以下幾點有趣東西︰
一,女人,女人響GOT的世界是既軟弱亦強大。你可以睇到普遍女人都係被不重視,不是被打便係只係與性有關。其中妓女在劇中特別重要,在GOT世界結婚前就妨似冇戀愛,所以男人都會與妓女扯上關係。

二,飾演Theon Greyjoy的Alfie Allen是Lily Allen的細佬

三, 唔好以為Dothraki語言係亂來或是某一種已有語言,其實 Dothraki是找語言專家去創作的,聽聞接近阿拉伯文。

四,電視劇在零七年已在孕育。

official website


挪威世界最長電視節目︰134個鐘海灣遊!

挪威官營電視台NRK一向都好夠膽,當其他商業電視台主打播美國娛樂節目時,佢地就極力做Documentary同買英國同北歐電視節目。仲未夠癲,知道挪威景色靚,由Oslo 奧斯陸到Bergen的八個鐘頭景色靚,所以要將全程景色拍低,再原汁原味在電視播放,八個鐘伴以本土Country music,無添加,無剪接,一集過。仲要注意喎,節目在黃金時間播放,你估好似無綫咁將文化節目放響晨早未起身時間咩。

當之前的火車節目得到「一致好評」後,NRK便決定將另一出名的Hurtigruten(直譯意思係Fast Route)船旅程拍成電視節目。船程由Bergen為起點到Kirkenes到終點,沿著西部海灣到北部海灣接近將整個挪威遊完。好,變成電視節目又係原汁原味播放,好,咁船程幾耐?五個半日,哈哈,一百三十四個鐘,由挪威聽日六月十六日夜晚七點九開始播,播到六月廿二日中午三點五十分,正不正?我就話超正!我要睇足五日半!

當然,大家會問,點解五日半都要叫做「快路」?因為船航響1893年已存在,因為科技發達令到可以行得更快,令以前不可能的任務變成可能咁喎。

我愛(挪威)State Channel!


【Made in Chelsea】打開名人版的八掛

madeinchelsea01

要總結最近英美電視,我會咁樣總結,美國應是【Game of Thrones】的世界,傳統epic 的中世紀小說改編,故事世界觀複雜到爆炸;英國方面除了【Doctor Who】外,應該係被最新的假Reality TV搶了風頭。這次要講的係玩過反叛青春【Skins】,玩過Nerdy宅男【Inbetweeners】後,E4的另一巨獻【Made in Chelsea】。

有留意英國電視劇的,會知道上年的一套【The Only Way is Essex】突然成了大紅劇集。呢套戲頂癮在係開創了新的一個電劇Genre,有人叫佢做Reality Soap,有人叫佢做Scripted Reality。甚實英國一直仍在Explore Reality show的可能性,估唔到以庸俗到爆炸,講述一班有錢有地位的愛情生活會咁受歡迎。講到尾,其實好多人都係鍾意睇愛情劇,或者係睇當中果種有無限可能性的角色與角色的張力及火花。

或者你仲未知道咩係Scripted Reality show,簡單來講就係搵一班真正存在的人,用佢地真名,用真人當characters,然後搵佢地拍一部有關佢地真實生活的電視劇。Guardians筆者這樣來形容”real people in modified situations, saying unscripted lines but in a structured way.”。就好似【The Only Way is Essex】每集開頭就會嚴正聲明︰胸可能係假,膚色可能係假,但人真係真架。

成件事另一有趣的趨勢係喜歡以地區性的Stereotypes來作出發點。【The Only Way is Essex】係focus 在Essex 的空洞庸俗的Stereotypes。但新的對手【Made in Chelsea】則係以London最富貴最middle class 最有錢最扮野的stereotypes著手,係一班有錢的廿歲出頭的靚仔靚女。

其實呢個新電視genre最過癮的地方係,其實成個show 擺明係假的。將真人變做演員,將假事變做真事。將Documentary及reality show 及drama 放埋一齊,真係好詭異。【Made in Chelsea】更勝前者係因為佢係走高檔專業路線,畫面、Cinematography剪接等都靚而有型格。同埋佢真係同樣唔介意畀人知道呢班有錢年輕人甚至富二代的生活有幾vain。佢神奇在係全套戲其實只係以對話來帶動,但係已經將角色與角色的張力帶出來。可能對話是較容易掌握的演技,所有「演員」都真係十分好戲。成套戲另一弔詭係,佢直頭冇好似Essex咁講明D 人係真或者點,佢將果種做戲同真實混合得簡直係假亦真時真亦假的地步⋯⋯同埋,【Made in Chelsea】其中一signature 就係每個scene 最尾都會留白,影著角色的表情數秒才轉scene ,呢個處理真係好神奇亦將好多emotions或想像空間帶動出來,真係好犀利。

madenchela02

當然,講到尾【Made in Chelsea】真係掌握了大家對高尙生活靚人靚衫靚景的八掛及嚮往。我地鍾意睇人地點有錢,然後又鍾意睇佢地三角戀四角戀或者點樣分手點樣Flirt⋯⋯⋯係,呢套劇真係好vain,但真係拍得好好睇,同埋確實係將呢個新Genre推到了神級的地步。

當然,喜歡再vain 一點,只有sex與酒的朋友,或者可留意Jersey Shore的英國版,在Newcastle拍的Geordie Shore吧。神奇地將紐卡素人變成俗不可耐的派對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