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馮小剛裏的隨想

還未看《非誠勿擾》,但對於馮小剛的話則有感想。

香港確是一個接受能力低的社會,是嗎,我不清楚,只是在香港裏大部份人都會對不熟識的題材、背景及演員都會標籤為「唔知係乜」、「騎騎呢呢」的稱號而拒絕接受。當然,站在一個實際角度,消費者在消費中往往play safe選擇一些自己覺得好看的電影是情有可願。只不過,我是慨嘆為何香港人缺少了一份可以接受一些自己不熟識的題材的胸懷,更加缺少了一顆好奇心去識知一些他們不所知的事與物呢?

改變吧,香港的文化藝術要改變,就先要改變社會裏的一些狹隘心態。

馮小剛沒有說錯! 文章日期:2009年3月28日

【明報專訊】馮小剛是內地最賣座的導演,《非誠勿擾》有3.4億元人民幣的成績,13億人口的市場征服了,卻無法討好香港這700萬人的小市場。

《非誠勿擾》在香港僅收150萬元,馮小剛一語中的,指香港觀眾嫌內地電影老土。

他講出了事實,也證明他很在意這事實。

在商言商的話,13億的大市場已是他的囊中物,何必在乎香港這一小批觀眾。

但電影人就是電影人,明知不可能討好全世界,就算被極少數的人嫌棄,也會耿耿於懷。

香港觀眾比內地觀眾難討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13億人口的大市場,即使觀眾口味有變化,相對來說也比小市場穩定。

在內地,也分北方和南方兩大市場,馮小剛的票房,主要來自北方。

香港觀眾嫌棄內地片,主要是時裝片,古裝相對來說會好一點。

我們把常進戲院的觀眾分成四大類來看:一類是青少年觀眾,二是女上班族,三是男性觀眾,四是一家大小的家庭觀眾。

馮小剛的愛情時裝片非家庭觀眾及男性觀眾喜愛的品種。

青少年會捧愛情小品場,但會嫌《非誠勿擾》主角不夠年輕,內容也太成熟,對白雖好,但難起共鳴。

本來女上班族是這類片的主力觀眾,《色慾都市》電影版也收千多萬,《穿Prada的惡魔》成績更好,但香港女觀眾看愛情片要有靚人靚衫靚景。

《非誠勿擾》靚景有,遠赴北海道取景,比一般內地時裝片講究,服裝也合理。至於靚人,舒淇沒問題,葛優不是靚仔,很難令她們看得投入。

《游龍戲鳳》同一個舒淇,換上了劉德華,在香港收千多萬,就是這麼簡單。

郭繾澂


依然‧ 親愛的at17

當一張EP【Over the rainbow】是變了質的at17後,很快地我們得到來自下一張EP的單曲《依然‧ 親愛的》,卻像帶來能彌補上一張EP的安慰。歌名取自林憶蓮的《依然》及關淑怡的《親愛的》 ,並由林嘉欣作旁白。

不多不少的樂器演奏,回到應有的簡單乾淨,結他輕輕的勾勒,synthesizer 的輕描淡寫,是典型亦是久違了的人山人海風格(蔡德才與梁基爵編曲)。隨意走動的旋律恰好讓人想起哥哥林一峰的《空中小姐》,配上慵懶的演繹,到尾段的brass的吹奏,有點像黃昏的雨天,有點濕悶有點可愛。再加上林嘉欣婉弱聲線的讀白,是八十九十年代的情義情懷。

依然‧ 親愛的 (feat. 林嘉欣) – at17

依然.親愛的

主唱:at17 
獨白:林嘉欣
作曲:at17
填詞:林二汶@at17
編曲:蔡德才.梁基爵@人山人海
監製:蔡德才.梁基爵. at17@人山人海

歌詞

那年 那遇見的一天
你我 彷似從沒有分別
若你在 天多冷都很暖

(你話 你想一齊開間老人院
到老咗無人要
大家 都可以照顧大家
你話你鍾意關淑怡 我話我鍾意林憶蓮
我哋竟然傻到用晒d零用錢
嚮卡拉OK全日淨係唱佢地啲歌
如果係宜家 你仲會唔會…
你仲會唔會咁陪我呀?)

難得 一切有她伴我
只想共她三天不出家門
噢 這時間 可慵懶
不用怕 怎麼都不會怕

難得 (喂?)一切有她伴我 (做緊咩?)
只想共她(係…好耐無見…)三天不出家門(你有無時間丫?)
噢 這時間 可慵懶(um…)
不用怕 怎麼都不會怕 (咁…唔緊要……下次先)


亂寫好戲量

呢年頭公共空間取代左「集體回憶」成為被濫用的詞語,「街頭藝術」亦隨之亦被大幅運用,當時銅鑼灣時代廣場一獲,好戲量曾挪用「time freeze」當自己發明的活動,義正詞嚴好戲量好戲量在將自己名字好好宣傳多於爭取公共空間,亦是「Time freeze」活動中將策劃者角色投射到無限大的先例。這件事使我對好戲量沒多好感,但有趣的是綜合各方好友的表態後,原來沒有一個對好戲量有好感。

行人專用區有雜技有唱歌連商業機構sell寬頻電訊的都不及好戲量黑人憎,諷刺地好戲量是唯一一個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被矛頭指向的團體個個只針對好戲量,點解?

「霸正路中心」與及「積極想公眾參與」似乎是黑人憎的主要論點,無他的,藝術尤其是街頭藝術本應不是那麼pushing的,嘩眾取寵是可以,但明顯over了。正所謂有麝自然香,你霸得旺角行人專用區,香港人流最多的地區,若能好好運用,其實絕對比得上幾千萬靚位的海底隧道對出廣告位,亦比得起像容祖兒日以繼夜廣告攻勢的洗腦宣傳方法,但是那種驚死你睇唔到驚死你聽唔到的表演方法,再加上在一直迫到冇朋友的旺角行人專用區正中位置表演,其實同高速公路上放個路障要你兜個迴旋處睇馬戲團表演一樣不合理。想起倫敦的Covent garden的表演風氣,好睇的自然有成街人企定定望住你睇啦,吸引觀眾是靠表演本身而不是只懂搞噱頭吧。

正值立法會選舉搞到滿城風雨,亦令行人專用區性命不保,我本應亦要保持中立說不將好戲量踢走的一番話,踢得好戲量亦代表破壞了公共空間的藝術權利。不過,他們有權表演市民亦有權反對,亦不要因為某人反對好戲量便說香港人保守接受不了藝術扼殺藝術來無限上槓,言論自由嘛,鍾意講乜未講乜囉。

延伸閱讀︰
寄語好戲量


在回歸的一天 每年這天記得再流淚

回歸十年,百無聊賴,看到回歸十年的表演上,女歌手環節,先走出來的是楊千嬅,唱咩歌,唱怪雞upbeat版的《小城大事》,「每年這天記得再流淚」,幾好笑,或者楊小姐自覺這歌最具代表性,亦是最討好一班高官富商的歌曲,「青春彷彿因我愛你開始 但卻令我看破愛這個字 自你患上失憶 便是我扭轉命數的事」不知聽起來有沒有讓人多少鼻酸?時不時有人將楊千嬅某些歌曲來對香港政治入座,這次就真應棍了。我知,楊小姐已經避忌不唱最後一句「每年這天記得再流淚」,但係又有趣在楊千嬅著咩衫,著黑色低胸晚裝喎,似d咩,總之唔似送賀囉。


每當變幻時

hookonu.jpg
導演︰羅永昌︱國家︰香港︱ 年份︰2007

找來馮淬帆、盧David,或者也是刻意找來90 年代無線電視劇集中常常出現的那個師奶,甚至用熏妮的《每當變幻時》,不暪大家,我在入場時真的抱著頗大期望的。

懷念過去常陶醉
一半樂事 一半令人流淚
夢如人生 快樂永記取
悲苦深刻藏骨髓

回顧回歸後的十年的人和事,夾著一個廿七歲到三十七歲的草根女性十年血淚,應該很有情懷,很精彩的。加上挾持著97-07年兩位最令人有感覺的男女歌手/演員,陳奕迅與楊千嬅出生華星,同樣沒有幾千萬堆頭,由最低走到最高,憑口碑默默上位,演員其實也很對位的。看《每當變幻時》的心態若然只是一套愛情的小品,而且心態也只是抱著看《孤男寡女》式的拍到爛的無無聊愛情喜劇的,那應該是套不俗的香港愛情喜劇,笑位與感動位也work的。可惜當攀附了回歸十年這個龐大的框架後,這電影便明顯變得站不住腳,尤其刻意加入的十年時間性便很赤裸地表露導演的功力有幾多。

三十歲後滑鐵爐,當女生儼如片中的阿妙視三十歲為人生一大關口時,要將這個關口好好地渡過似是對女生又或是對電影本身的最大挑戰,阿妙的三十歲得到百感交雜的禮物,既完成衝出街市的希望,卻失去了那個一直捱生捱死幫他還債的父親,也終於與暗戀自己達三年的魚佬有了明朗感情關係。這是電影的高潮,也是個很好的三十歲處理,可是當阿妙豁然踏出街市另踏一片天的人生的同時魚佬也在富貴墟被遷拆而被迫另尋去路的時候,電影卻比兩人的人生更進退失據。

楊千嬅的事業有成然後感情路中發現最愛的原來是自己錯失了這段蜻蜓點水。最離譜的是,當雞叔回港時,我已心知不妙,祈禱不要將「重演富貴墟」這樣的爛劇情搬出來,怎料最壞的還是發生,這一段實在是電影中最爛的情節,雖然,很港產,但這是港產慣常的爛情節,三十歲打後電影的潦倒實在是很難令人信服。

要將十年的故事濃縮在一套標準電影的長度委實是不易的,《每當變幻時》將女性面對變化的心情與感覺是描寫到出來的,但將十年的香港轉變加插在這個十年的女性故事,卻搔不到要處,嚴重地眼高手低。畢竟我沒有妄想會在這電影看到如陳果鏡頭下的香港本土趣味與情懷,但也實在不知道羅永昌導演是如此嚴重欠缺功力,也感慨嘆劇本為何可以這樣的underdeveloped。

忽然想起原來《她成功了他沒有》這首作品還蠻對這電影的。

官方網頁每當變幻時MV


大澳的單車與顏色

2007年一月30日,起初還以為自己未踏足過大澳,然後便與莊德華(我想不到其他名字取代他的真名)利利人顯示器及張愚子一起到大澳為我的畢業作品找資料,帶著面頰骨那兩顆又大又紅又痛的瘖瘡,出師有名。

taio001.jpg

過程實在有很多獲益良多的對話,指的是與大澳裏那些一個又一個的藝術家,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哲學,很難得。當然,大澳文化工作室的王惠瓊也是讓我感到佩服的。

沒有多少心情寫Blog,遲點再放多點相。在眾多的相中,以顯示器的這張Tablau Shot 最妙,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