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首映︰匈牙利的銀河影像


導演︰Benedek Fliegauf︱國家︰匈牙利︱ 年份︰2007

因為事前沒有清楚看電影簡介,所以作為小弟電影節kick-off電影的《Milky way(銀河影像)》實在頗為驚喜,初看頭幕竟讓我回想起「當年」上堂睇《Wavelength》的記憶。

Milky Way即是銀河、天河之意,而匈牙利導演Benedek Fliegauf的這套《Milky way(Tejút)》,拍的雖然是地球,但出來的畫像也確實有如在看外太空的一樣超現實。

電影由十個Tableaux shots組成,加上全是long take 再加絕大部份都是long shot或是extreme long shot,可想而知單想要娛樂的,這電影就一定是得個悶字。然而,電影就是要玩弄觀眾對敘事的期望,先以第二個場景,那個露營者在山上的dramatic故事來先讓大家以為往後都是全暗藏這樣的戲劇化情節。當然,這是誤導。

十個場境,都是精心設計,選取了特別的cityscape與landscape拍攝,卻配以不真實的soundscape配搭,就是奇異的空間感。場境上刻意的讓畫面變得平面化,好flat,將畫面變成最基本的平面磚塊,聰明地將每塊磚塊都調動得宜,讓觀眾要逐格逐格去觀察有否「QK」。再將所有電影中的人物變得「怪物化」,沒有人會說話,卻會走得奇奇怪怪,像個機械人。又將整個環境變得異化…或者,一個「defamiliarization」字眼可以概括這個超現實的空間。

坦白講,十個場境中,不是個個好看,尤其不喜歡老人家跌低那個與尾二道別的那個,前者畫面上變得不夠FLAT,後者劇情上變得太CHEESY明顯。不過,露營那幕或是單車那幕或是泳池那幕,或是閉幕那幕的奇怪肢體動作與舞蹈,都很好看。或者,導演的自述會更易概括這電影︰

“the place where we live for what it really is: one planet in an infinite universe. In this film there are no countries, cities, and political conflicts. Instead we see the biosphere, timeless landscapes, and the curious and mysterious beings living in them: ourselves. Milky Way is a unique kind of nature film, where instead of giraffes and penguins, we see humans”.

連結Barbican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