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之夏,流行之下

呢個夏天真的很熱,熱的程度讓集中力與創作力都全被溶掉了。這個夏天實在有太多事發生,多到數也數不完,個人的還是世界大事,一樣多事。

夏天的來臨,同時間代表是朋友的來臨。夏天的挪威特別美,尤其是好天氣的時候,天藍海濫,天淸水淸,熱就跳進海游呀游,就這樣吧。來自法國的瑪嘉烈只不過是二十多歲,上年突然中風,令人好不擔心。這次在她中風半年後見面,以往跳跳紥的她依舊跳跳紥,讓大家都鬆一口氣。

我的生命總有一些特別跳跳紥的朋友,那些朋友總是意想不到的朋友,因為以我的個性,與跳跳紥的朋友總是合不來,又或是我其實是不太喜歡太陽光燦爛的朋友的,還是略帶陰影較適合我。不過,早前丹麥過來的莉莉與瑪嘉烈其實都有著相同的陽光個性,或者黑暗真的是最能招引陽光吧。

還記起早前見了一個頗為胸懷大志比我年輕幾年的男生,他跟我說起事時,總是覺得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樂觀得來卻不自大,有一種「我就是有本事」的氣勢,說話亦滿口學術詞語——那種自信就讓我不明白他是哪裏學回來的。他跟我談人生,然後以科學主義去解說,說著又說著,其實還不過是那些說過無數次的討論吧。

跟瑪嘉烈說起,原來她亦懂Nico and Vinz 的《Am I Wrong》,不過,她以為這是德國或是英國的單曲。「我怎樣也想不到他們是挪威人啊」,當然,這樣sleek 的production 配這樣好的groove 與beat 在挪威不是常見,但亦不是不存在,像Erik & Kriss又或是Karpe Diem 都是Nico and Vinz的類似組合,不過分別是Nico and Vinz唱的是英文吧。

Nico and Vinz原叫做Envy,首支單曲《In Your Arms》上年已在挪威電台播足大半年;之後《Am I Wrong》在挪威上年亦已經播左一輪,點知今年年初Envy 正式簽美國華納,單曲就響美國走紅,成為繼A-ha 及What the fox says 後第三支打入Billboard 二十大的作品,實在犀利。

而家單曲在英美歐洲都大hit ,youtube 有過四千萬點撃,好野。而單曲《In Your Arms》確實是抵紅的,sleek, smooth 得十分流麗,而歌詞亦寫得好,以很personal 的筆調寫出不少underdog的青少年心情,寫出那種desperation 及接近confession的層次,尤其是這句就特別美麗

Now am I wrong (am I wrong)
For trying to reach the things that I can’t see?

同期加映另一挪威act Kid Astray,即將推出新專輯,新歌依然好鬼年輕亦好鬼pop,相信會越走越紅,watch out。


Uskumatu! 愛莎尼亞Estonia

去愛莎尼亞一直是其中一個必定要去的地方,尤其是認識了幾位愛莎尼亞朋友後,就更加沒有不去的理由。

愛莎尼亞是Baltic 小國,不認識的會將它概括為Baltic甚至東歐,但其實愛莎尼亞卻很不東,因為愛莎尼亞除了被俄羅斯及蘇聯侵佔過外,它亦被瑞典、丹麥及德國統治過。更重要的是,Estonia 是Baltic 中最北的國家,比Denmark更北,與瑞典及芬蘭是鄰海國。由Helsinki 乘船到Tallinn不過兩個半小時,所以兩地交流甚密,尤其是芬蘭物價屬歐洲高消費國家,所以芬蘭人有乘船到Tallinn 購物的習慣,當中更市井的傳統就是在船上大吃大喝,所以船上你會看到不少醉酒芬蘭人。

當然,令Estonia不似東歐其他國家,更重要的是Estonian 與Latvian 或Lithuanian 等一眾Slavic 語言是很不同,與Finnish 同屬Finnic語言家族,所以芬蘭人與愛莎尼亞人特別投契,不少字都有D 似。對兩個語言沒有認識的,通常聽不出太多分別。不過,詭異的是,你或者都曾經以為Merimekko是日本名字吧?其實日文與這個語系詭異地接近,當中的原因有不少,所以不少日本人都特別喜歡芬蘭,學起芬蘭或愛莎尼亞文都特別容易。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的Estonia 雖然只是自1991年脫離Soviet Union的魔掌而再次獨立,短短廿多年,小小一個只有一百萬人口左右的國家,Estonia 近廿年的表現超凡,比起Baltic 其他國家的發展超卓,其中最大成就當然是Skype,就是Estonia的產物。也許因為是種種原因,有調查顯示Estonian看自己更是nordic 多於baltic 。

不知為何突然說起大家可在wiki看到的廢話,沒有說到真正想說的東西,再傾。

Estonian Singer-songwriter Vaiko Eplik